我的1978——一个高考落榜生的记忆
对中国历史发展十分重要的1978年,于我而言也是记忆深刻的一年——这年夏天我高考落榜了,成了一名复读生。1978年高考,“尖子班”的男生考上大半,女生却全部落榜了,后来都经历了二战或者三战母亲为我联系了县一中复读,据说那里有一个物理特级教师。1978年,对我们的国家是转折的一年,对我而言,落榜和复读,改变了人生。
大学 升学考试 高考 文科 [港湘新闻网]
“去有村的地方”——湖南有一群青年党员这样选择
新华社长沙6月24日电 题:“去有村的地方”——湖南有一群青年党员这样选择  新华社记者谭畅  “去有村的地方”“你的坚守和勇气会多过对未知的恐惧”“我们会有并肩向前的伙伴”……  最终,李隐通过选调生招考,成为湖南省宁乡市夏铎铺镇兴旺村党总支副书记。  三湘四水广袤的大地上,李隐这样的青年党员还有很多。湖南2023届选调生、《去有村的地方》主创团队成员李斯昀说。
湖南发展 农村 [新华社]
抗日英烈童长荣:宁为抗日而死 不为惜生而生
近日,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汪清县童长荣红军小学,一场红军军服整理大赛吸引了全校学生共同参与。  “宁为抗日而死,不为惜生而生。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只要有一口气,就要坚持斗争,直到最后胜利。”  童长荣1907年11月出生于安徽省,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童长荣长期奋战、积劳成疾,患上了严重的肺病。新编《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中写进了童长荣的抗日贡献。2014年9月,童长荣烈士被民政部确认为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
抗日战争 历史 [中国青年报]
国防大学联合作战学院某中心主任吴琳:铸就打赢未来战争的“磨刀石”
另一个隔间内,联合作战学院某中心主任吴琳将一切尽收眼底,在兵棋系统中通过一行行代码、一串串指令,与团队成员一起为学员设置逼真的多维战场环境,不断锤炼学员的指挥技能。演练结束后,吴琳站在团队自主研发的某大型计算机兵棋系统前介绍,现代兵棋被称为模拟仿真世界“皇冠上的明珠”,是打赢未来战争的“磨刀石”,关系着能否牢牢把握战争主动权。
吴琳 未来战争 国防大学 [新华社]
将门好女 薪火相传——全国道德模范甘公荣的三句人生信条
新华社南昌6月20日电 题:将门好女 薪火相传——全国道德模范甘公荣的三句人生信条  新华社记者刘佳敏  清晨,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的教室里,67岁的甘公荣静静坐在讲台上。甘公荣缓缓念出父亲的第一句教诲。甘公荣的声音温柔了几分。在母亲的影响下,甘公荣也踏上了公益之路。甘公荣说,那时她的月工资才两三百元。  2019年,甘公荣牵头成立田垅巾帼志愿服务队,为公益事业注入新活力。甘公荣常常这样告诫志愿者们。
正能量 慈善 全国道德模范 龚全珍 [新华社]
以痛为阶 一枚中国首金背后的攀登
2017年,他在世界杯分站赛上获男子难度铜牌;2019年,铜牌变银牌;2021年,他成为首位征战奥运的中国男子攀岩选手。那时,他被国际奥委会官网称赞为“改写了中国攀岩运动的历史”。潘愚非,以及女子选手张悦彤、骆知鹭,是中国仅有的在世界大赛中进过决赛的选手。8月7日,潘愚非在巴黎奥运会攀岩项目男子两项全能半决赛中。
极限运动 攀岩 [新华社]
北航“90后”郦正能:熔铸照亮后学的精神灯塔
她加入北航教学督导组,“走进课堂”是教学督导工作的重要部分。如今已有400余位青年教师在郦正能的精心指导下,成长为专业基础扎实、教学水平拔尖的优秀教师。经过商议,他们决定把这笔充满爱国情感的捐款捐赠给北航,以设立“凡舟”教育基金。该基金由郦正能及其爱人、曾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的郑祺选共同负责组织、评审及资助工作,至今已持续多年。
大学 90后 教育基金 [中国青年报]
“华龙一号”总设计师邢继:自主创新铸就核电“国家名片”
目前,“华龙一号”已经与巴基斯坦、阿根廷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达成合作意向。  邢继说,“华龙一号”这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压水堆核电创新成果,是国际市场上接受度最高的三代核电机型之一,成为中国核电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这意味着“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华龙一号”已让这个“大大的梦想”成为了现实。这是中核集团继“华龙一号”后核电自主创新的又一重大成果。
新能源 核电 华龙一号 国家名片 [新华社]
帅!00后民警冲上7楼踹门救3岁娃
“7楼的孩子快要爬出窗户了,非常危险,你们快来!”确认小男孩远离房门后“砰!”
00后 [中国青年报]
李绍前:北斗人的无限远征
李绍前接到的第一项工作任务,被他称为“给北斗找Bug”,其实是把天上的卫星搬到地面,建立一个1∶1的仿真验证系统。时隔多年,李绍前仍清晰记得那天的激动心情,以及当时北斗三号卫星系统总设计师林宝军泪流满面的模样。  在忙碌的工作之余,李绍前还和单位的其他青年党员组成了“弘扬新时代北斗精神”报告团,目前已在校园、科研院所先后举办20余场青年宣讲会。  北斗是一场坚持创新的远征。李绍前相信,前行永无止境。
航空航天 卫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中国青年报]
首届国医大师颜正华在京逝世,北京中医药大学发布讣告
6月9日,北京中医药大学发布讣告:中国共产党党员、首届国医大师、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颜正华同志,于2025年6月7日19时56分在北京安详离世,享年106岁。颜正华教授在从事临床与教学工作的同时,非常重视中药学科研工作。颜正华教授积极倡导开展中药实验研究。
中医 中药 国医大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外国人能做的,我们也做到了”——钱永刚追忆父亲钱学森的家国情怀
作为钱老唯一的儿子,钱永刚跟随父母回国时年仅7岁。但钱学森态度鲜明地主张优先研制中国自己的导弹。这一主张是钱学森基于当时国情与技术条件给出的最优解决方案。面对“打还是不打”的抉择,钱学森果断判断抖动不影响发射。  数字人“钱学森”还说,经过数代航天人的不懈努力,我们有了自己的火箭、空间站、探测器,外国人能做的,我们也做到了!  面对人生的每一次选择,钱学森都把国家放在第一位。
航空航天 航天 钱学森 钱永刚 [科技日报]
  • 广告
(媒体爆料&招商合作)
0731-85588296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港湘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本网站所有。
任何媒体转载、投稿、引用,需注明来源"港湘新闻网",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媒体爆料热线 0731-85588296 招商合作热线 0731-85588296 合作联系邮箱 1392289199@qq.com 投稿邮箱 igxnews@163.com]
[ 网站备案:湘ICP备2023034186号-1]
Copyright ©2020 港湘新闻网 hkhn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