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长沙县19条城乡公交线路暂停运营
记者从长沙县交通运输局获悉,因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隐患较大,为避免造成安全事故发生,经长沙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研究决定,自2024年7月1日10:30起,对北山、金井、开慧、福临、安沙、果园、路口、春华、高桥九个乡镇辖区内19条城乡公交线路暂停运营,线路恢复运营时间待定。  长沙县暂时停运线路
时政 民生 交通 [星沙时报]
“村播”里的生计、乡愁和未来
“在乡村,直播带货是较为理想的创业选择。”据他观察,有两类“村播”成长快,“一类是团队作战的,另一类是手里有货的”。曾庆欢恰好是集两点于一身的“村播”代表。当“村播”成为新时代互联网乡村画卷中一道独特、靓丽的景观,村民便是这一图景中当之无愧的主角。2020年,他返乡搭建了十八洞村第一个直播间,售卖家乡的苗绣、辣椒、猕猴桃等特产。在“赛博世界”里留下乡村鲜活的印记。
三农 农村 杨博 [华声在线]
“村咖”新业态带动中国乡村旅游发展
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新华社北京6月30日电 题:“村咖”新业态带动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新华社记者黄昕欣、田晨旭、张晨霖在村支书王学永的记忆里,几十年来上王峪村都没有像现在这样车来车往。不只是上王峪村,目前在整个怀柔区已经建起了70余家乡村咖啡馆,“村咖”已成为一种新型业态带动着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在乡村咖啡馆等新业态的带动下,今年端午三天假期,怀柔区乡村旅游累计接待游客28万人次,营收达7138.26万元。
咖啡 乡村旅游 咖啡制作 [新华网]
内蒙古土默特左旗:美丽乡村“杏”福环绕
眼下,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左旗白只户大杏迎来成熟季,黄里透红的大杏挂满枝头。近年来,土默特左旗优化产业结构,加大特色产业的理论培训和技术指导,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实现产业量质提升,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土默特左旗敕勒川镇白只户村果农采摘成熟的大杏。新华网发土默特左旗敕勒川镇白只户村的杏树上硕果累累。
时政 内蒙 敕勒川 白只 [新华网]
常德:夷望溪镇的村民挖机抢险队
经过2个多小时小心翼翼作业,挖掘机司机高福雄完成了1处山体滑坡的险情处置。镇政府决定,召集全镇所有挖掘机和铲车投入抗灾抢险。夷望溪镇一处被大雨冲垮的桥梁。新华社记者 薛宇舸 摄  夷望溪镇镇长李晨介绍,全镇12个村和4个社区共有17位村民拥有挖掘机和铲车。第一位接到指令的司机张兴桥,任务是开着铲车转移村民。经过10多个小时努力,一口饭没吃的张兴桥成功转移了100多名村民。
[新华网]
奈李采收外销忙
6月25日,道县大坪铺农场坤老二农庄果园,果农将奈李分拣装框。近日,该县奈李迎来成熟收获季,果农抓紧时间采摘,通过构建“线上+线下”的模式,供应市场。近年,道县不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打造“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建设,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三农 农业 农民 [华声在线]
沩山村:窑火不灭,往事千年
6月14日,俯瞰醴陵市沩山镇沩山村。6月14日,沩山村枫树坡古窑址前,我们沿着青石板古道,寻找千年窑火的留痕。蔡其伟是醴陵古窑的义务守护者,80岁了,依旧耳聪目明,往事,记忆犹新。沩山村因瓷而兴。香火缭绕中,沩山的窑火,又一次在人们心中点燃。如今,沩山村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3块金字招牌,正全力打造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文化 艺术 文物 考古 []
林下种花 驻村第一书记开创“林花模式”
着眼林下 探索开创新模式销售农副产品见效快,但难以持久。“林花模式”具有几个典型特点:一是形成村企紧密合作。以点带面 描绘山村新蓝图简昌村开创的“林花模式”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建设水更清、山更绿、天更蓝的美丽家园。简昌村“林花模式”被各家媒体报道。“林花模式”可复制、可推广,带动邻村黄塔建成林花基地33亩。
三农 农村 第一书记 [新华网]
“三夏”时节抗旱忙
6月24日,山东省枣庄市农民在田间为玉米苗浇水。正值“三夏”关键期,我国北方地区出现持续高温和干旱,各地群众积极应对,全力开展抗旱工作。6月24日,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杨柳雪镇农民在用黄河水浇灌玉米。6月24日,河北省石家庄晋州市周家庄乡农民在灌溉田地。6月24日,在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李鹊镇西张庄村的田地里,农民使用节水喷淋设施浇地造墒。6月24日,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孙祖镇北匣石村农民为玉米幼苗浇水。
三农 农民 玉米 [新华网]
聚焦防汛抗旱|古祝村“孤岛”72小时
安徽省黄山市歙县绍濂乡古祝村受强降雨影响突发山洪,进村道路沿途发生多处塌方,村内一度断电、断水、断路、断通信,大山深处的村庄成了一座“孤岛”。23日下午,古祝村恢复通电。距古祝村5公里之外,武警第二机动总队某支队官兵冒雨向古祝村挺进。6月23日下午,在安徽省黄山市歙县绍濂乡,武警官兵驾驶重型机械清理前往古祝村道路上的淤泥和碎石。
[新华网]
陕西汉阴:在古梯田感受乡村振兴的律动
图为陕西汉阴凤堰古梯田。新华社记者蔡湘鑫 摄漩涡镇有目前秦巴山区考古发现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梯田——凤堰古梯田。“凤堰古梯田渠系发达、排水流畅、设施完善,是自然之美与人类智慧的结晶。”出生于2001年的曾祥均虽然年龄不大,却已经是汉阴县漩涡镇展创家庭农场的负责人,管理着80多亩梯田和50多头黄牛。随着乡村振兴由愿景变成现实,凤堰梯田的知名度不断提升。图为陕西省汉阴县漩涡镇堰坪村花栖玥民宿内景。
三农 农业 农村 种植业 [新华网]
洞庭水涨,麋鹿“迷了路”!紧急救护
6月24日10时许,洞庭湖畔岳阳县鹿角码头传来好消息,一头在湖中“迷路”危在旦夕的小麋鹿被当地交通、林业、保护区等部门接力营救,成功救助上岸。6月下旬进入汛期,洞庭湖周边多地降暴雨,导致湖水持续上涨,给麋鹿生存带来隐患,牵动着人们的心。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麋鹿种群数量持续增长。
林业 麋鹿 [岳阳晚报、湖南日报]
  • 广告
(媒体爆料&招商合作)
0731-85588296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港湘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本网站所有。
任何媒体转载、投稿、引用,需注明来源"港湘新闻网",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媒体爆料热线 0731-85588296 招商合作热线 0731-85588296 合作联系邮箱 1392289199@qq.com 投稿邮箱 igxnews@163.com]
[ 网站备案:湘ICP备2023034186号-1]
Copyright ©2020 港湘新闻网 hkhn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