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故事丨破解台风“密码”的追风者

编辑:袁琳 发布时间:2025/8/3 12:01:44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香港8月3日电 题:破解台风“密码”的追风者

  郭辛

  2025年7月20日,台风“韦帕”逼近香港。伴随着台风怒号与引擎轰鸣,一架香港特区政府飞行服务队的挑战者605型定翼机冲破云层,在“韦帕”风眼西北方附近盘旋,收集飞机航路上的气象数据,并飞到特定地点进行下投探空观测。

  机舱内,空勤主任在颠簸中小心翼翼投下探空仪。随着携带小降落伞的仪器不断下落,一组组包含风向、风速、气压等解析风暴“密码”的气象数据,从这个约一罐可乐重量的仪器里不断传回。

  2011年起,每当出现可能威胁香港的热带气旋时,飞行服务队就会按香港天文台的要求派出机组,驾驶着装载气象数据测量设备的飞机,进入风暴中心收集数据,并第一时间分享给包括内地在内的多个气象机构以及世界各地的数值预报中心,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球的气象预测、灾害预警提供了重要支持。

  偶然闯入的风眼奇遇

  飞行服务队简称“飞服队”,因其粤语发音与“飞虎”相近,所以也被市民亲切地称为“云霄飞虎队”,肩负着搜救、空中医疗救护、扑灭山火等多项职责,是香港重要的空中应急救援力量。

  2009年,飞服队一架捷流41型定翼机在中国南海执行远程搜救任务时,碰巧飞进了台风“莫拉菲”的风眼范围,收集到珍贵的热带气旋资料。

  这次偶然经历为飞服队开辟了新的服务范畴——与香港天文台合作开展热带气旋气象数据收集工作。

  “热带气旋通常在热带海洋上形成,最佳监测点本应在海上。”香港天文台高级科学主任张冰说,“但受限于海上观测站点稀少,此前主要依赖气象卫星和雷达遥感等技术进行追踪。”

  虽然这些技术可以监测台风从生成到消散的过程,却无法获取气旋中心风场结构的原地实测数据。因此,将气象仪器装上飞机勇闯风眼进行探测,成为研究风暴最直接的方式。

  2011年6月22日,面对在香港以南海域集结的热带风暴“海马”,飞服队与香港天文台正式开始“追风”合作,派出装有当时先进气象观测仪器的捷流41型定翼机执行任务,成功飞入风暴中心。机组人员在不同高度收集了包括风向、风速、气压等气象数据。

  “这些数字不仅为天文台分析风暴强度和风力分布结构特征提供了详细依据,更为预测风暴的潜在风险提供了有力支撑。”张冰说。

  充满挑战的追风之路

  2016年9月,香港的热带气旋监测迎来重要转折。在台风“鲇鱼”监测任务中,飞服队与香港天文台首次采用下投式探空仪进行探测,标志着香港气象监测迈入高空探索新时代。

  “执行任务时,飞机爬升至1万至1.2万米高空,我们通过机身后方右侧的专用管道投放探空仪,每次任务通常需要投放5至10枚。”飞服队二级空勤主任司徒志鹏如此描述如今“追风”的场景。

  回顾早期探测经历,低空穿越任务的危险性仍令机组人员心有余悸。“在距离海面仅几百米的高度飞行,时常遭遇强风、大雨和剧烈湍流,有时甚至能清晰地看到下方翻涌的滔天巨浪。”飞服队副经理(飞行行动)陈永炽回忆道。

  相比早期驾驶飞机在低空穿越风暴时面对的风险,下投探空这种新方法不仅更安全高效,获取的数据也更全面。

  尽管新技术带来诸多优势,探测任务仍面临种种挑战。飞行过程中,穿越台风相关的对流时几乎完全丧失能见度,飞行员只能依靠仪表和雷达导航,每一处操作都必须格外谨慎。

  2023年7月台风“泰利”袭港期间,就发生过惊险一幕。飞行中,飞机驾驶舱左侧挡风玻璃疑似被外物击中,外层的一块玻璃突然出现裂痕。虽然仪表显示机舱气压正常,但在强气流肆虐的万米高空,任何细微的气压变化都可能演变成致命危机。

  危急关头,机组人员迅速而沉着地按照应急预案,扣紧氧气面罩,操控飞机紧急下降至安全高度。最终,这架带着“伤痕”的飞机安全降落,同时完整传回了台风的关键数据。

  “这是我们的使命,再难也要尽力完成任务。”陈永炽说。

  携手编织的防护网络

  这些在万米高空与风暴博弈的追风者,用勇气执行监测任务的同时,更在一次次飞行中推动香港气象探测能力的蜕变。

  据张冰介绍,香港航空气象监测曾长期依赖欧美国家。而如今,香港已实现自主利用飞机收集数据,并将资讯进行共享。

  2024年,香港天文台与中国气象局合作,对台风“派比安”实施联合监测。此次行动采用昼夜接力模式:天亮前,内地无人机从海南的机场起飞探测;天亮后,特区政府飞行服务队的飞机加入,共同对台风进行扫描观测。

  张冰表示,这次跨区域合作获得了更丰富的第一手资料。“联合观测、数据共享,能帮助粤港澳大湾区及周边省份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的第一道防线。”

  从依赖外援到技术共享,从单打独斗到区域联动,香港和内地的追风者们正用勇气与科技,不断破解台风的“密码”,并将经验分享给世界。

  又是一个台风季,挑战者605型定翼机再次腾空而起。“我们的努力是为了更早预警、更准预测,让万家灯火在风暴来临时,依然安然明亮。”陈永炽说。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港湘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本网站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投稿、引用,需注明来源"港湘新闻网",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云标签 点击对应标签查看更多相关资讯!

  • 广告
  • 广告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媒体爆料&招商合作)
0731-85588296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港湘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本网站所有。
任何媒体转载、投稿、引用,需注明来源"港湘新闻网",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媒体爆料热线 0731-85588296 招商合作热线 0731-85588296 合作联系邮箱 1392289199@qq.com 投稿邮箱 igxnews@163.com]
[ 网站备案:湘ICP备2023034186号-1]
Copyright ©2020 港湘新闻网 hkhn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