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玛才旦如何在写实和隐喻中呈现主题

编辑:袁琳 发布时间:2024/6/4 10:24:03 来源:北京日报

  蔡兴水

  万玛才旦导演的《雪豹》上映已告一段落,但他在这部影片中以写实和隐喻呈现主题的方式,依然值得探究和总结。该片的剧情表面反映的是一起野生动物夜间跳进牧民羊圈嗜血引发的纠纷,其内核则是人性、灵性、神性的交相叠加和并行不悖。影片易引发诸多不同的解读视角,如法与情、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关系;亦包括古老传统与现代生存的对抗——以父亲为首的信奉人与雪豹共存的神奇,和以长子大哥为代表的以金钱物质为本的现代生存法则,这两者的互不妥协,暴露出时代的变迁。最终,影片彰显了保护自然、爱护生命、人神共处共存的法理之外的雪域法则。

  《雪豹》从对自然、生命与人的书写,不知不觉地跃升到对人性、灵性与神性的勾连缝合。从剧情层次到剧中人物的分布,可见作者导演赋予影片多维构成的意味:浅层凸显的是一起普通案件,展示的是人性的特征,是对普遍人性的揭示——执着于物质利益、生存处境,或者受制于法令律条等现实因素的羁绊,反映出人性被私欲、物念、利益、条文所捆缚着的状态;中层映照的是对雪豹怀有敬畏或审美眼光者,这是灵性的忽闪忽灭,牵带的人物是父亲,以及对雪豹视频充满兴趣并准备排成舞蹈节目的央金;深层沉淀着对雪豹的认同、珍爱与怜惜,这是对飘渺神性的敬重与推崇。希望自己成为一只雪豹的喇嘛,看似只想可以拍自己(雪豹),其实是希望自己幻化为自然,成为雪山精灵的化身。或许还包括当人们要虐杀雪豹时不断啼哭的背上婴儿,他们都是能领悟神性的代表人物。

  影片不只是从人类的眼界来指认雪豹,也从雪豹的视角对人类有着不同力度的审视,表现不同时期它瞩目人类的逐步深化:第一次是雪豹回想起多年前,它因为虐杀三只羯羊被牧民垂挂着吊打,这是它对人类的仰视和颠倒着的反观,结识了救助它的喇嘛;第二次是雪豹拯救了闭关修行一年又三天的喇嘛,把奄奄一息的喇嘛送回人群中,显示它对人类的俯视、侧视和从背后对人的“后视”;第三次是经过三番五次地协商劝说以及武力制服乃至老父亲的家长权威发令之后,雪豹被大哥不得已放生。这不是雪豹被轻易放生,而是蕴含着动物与人平等相处、共存雪原的自然法则。此时的雪豹平视、正视人类,与父亲、喇嘛和大哥一一对视、偎贴,终于获归山林,重返自然,画面意味深长。雪豹,从被吊打、施救人类,到脱逃受惩、悠然离去,直至带着小豹融入远方的雪峰,已是如神的存在,是雪原的精灵,是天地、人神共存与遇合的见证。前两次是黑白段落,既是雪豹带有回忆、闪回的时段,更是从雪豹的视角对人类的审视,带有灵异眼光。直到第三次,回到现实时空的彩色,这是表现与人类和而不同的感受,故而恢复了正常色彩。

  当雪豹迈出羊圈,嗅吻人类后,“嗖”地飞身跃归自然,融入雪原,隐身山林深处,我们的灵魂似乎才被唤醒。每个观影者都有福气,在万玛才旦导演引领下,一睹日常化叙事中人性、灵性与神性交汇的闪烁。

  (作者为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教授)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港湘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本网站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投稿、引用,需注明来源"港湘新闻网",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云标签 点击对应标签查看更多相关资讯!

  • 广告
  • 广告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媒体爆料&招商合作)
0731-85588296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港湘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本网站所有。
任何媒体转载、投稿、引用,需注明来源"港湘新闻网",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媒体爆料热线 0731-85588296 招商合作热线 0731-85588296 合作联系邮箱 1392289199@qq.com 投稿邮箱 igxnews@163.com]
[ 网站备案:湘ICP备2023034186号-1]
Copyright ©2020 港湘新闻网 hkhn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