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中,绥宁县针对结对走访“责任难压实、成效难核查”问题,创新推出“双二维码”线上模式——“问卷二维码”用于核查基础信息、核验帮扶成效,由结对干部填写;“帮扶措施二维码”供群众查看已享受帮扶政策,通过“码上核信息、码上查成效、码上知政策”,推动结对走访从“全面覆盖”向“精准提质”转变。
一、创新构建问卷体系,筑牢走访“数据底座”。一是精准设计问卷二维码,确保干部“核得准”。聚焦结对干部核查需求,由县农业农村局牵头,联合民政、教育、医疗等部门,围绕“基础信息准确性、帮扶措施落地性、成效数据真实性、群众反馈客观性”等工作重点设计问卷内容。二是多维推广使用场景,确保干部“填得全”。针对山区走访特点,构建“三必扫”使用机制,即干部首次走访时,扫码填写基础信息问卷;每月常态化走访时,核查帮扶成效变化;政策调整后,扫码补充核查新政策落实情况。同时,在村服务中心设置“问卷核验点”,由驻村工作队、包村干部协助结对干部完善填写内容。截至目前,干部累计扫码填写问卷3万余份,覆盖全县100%以上脱贫户、监测户,信息核查完整率达100%。三是清晰标注帮扶措施二维码,确保“看得懂”。围绕群众关切需求,制作“帮扶措施二维码”,逐项说明本户享受的帮扶政策名称、金额、到账时间等关键信息,通过“群众扫码随时查看”,实现帮扶措施查询便捷。目前,群众政策知晓率均达100%以上。
二、深化问卷数据运用,拧紧干部“责任链条”。一是建立“一户一责”追溯机制。干部填写的问卷数据与对应责任人绑定,输入帮扶对象姓名后,系统自动关联“帮扶对象-责任干部-核查记录”,实时记录“帮扶措施未勾选落实”“成效数据前后矛盾”等问题,经核实属走访不到位的,督促重新上门补做指导、完善问卷,倒逼干部规范核查流程。二是实行“周析月通”督导机制。成立专项数据小组,定期比对问卷数据,重点核查“帮扶措施落实真实性”“信息一致性”,定期通报问卷核查情况——对问卷填写完整、帮扶成效显著的干部予以表彰,对漏填错填、核查不实的乡镇及个人点名批评。三是加快数据共享核验。建立跨部门问卷数据共享机制,将干部问卷中“医保报销未落实”“教育补助待申请”等数据,同步推送至医保、教育部门核验;将产业帮扶核查数据推送至县农业农村局,与产业奖补发放台账比对。目前,跨部门数据核验准确率达100%,问题整改及时率100%。
三、聚焦问卷反馈问题,提升走访“服务质效”。一是定制“滴灌式”整改方案。以干部问卷中暴露的问题为导向,为每户制定整改计划,对“产业帮扶措施未落实”的,在5日内督促协调落实到位;对“信息核查不准确”的,重新走访核实并更新问卷数据,确保政策不漏享。二是开展“靶向式”干部培训。针对问卷中高频出现的“填写不规范”“政策理解偏差”问题,组织专项培训,结合案例讲解问卷填写要点;邀请业务部门解读政策边界,避免因理解错误导致核查失误。累计开展培训2场,问卷填写错误率显著降低。三是健全“闭环式”问题处置。对问卷核查发现的问题,能当场整改的,干部即时补充完善;需多部门协作的,乡镇牵头协调解决。截至目前,问卷反馈问题整改率达100%,群众满意度提升至99%。
通过“问卷二维码(干部核查)+帮扶措施二维码(双向知晓)”联动,实现了结对走访“三个转变”,从“干部自主记录”向“规范问卷核查”转变,从“措施模糊执行”向“码上透明对照”转变,从“责任难追溯”向“数据闭环管理”转变。当前,全县结对干部走访不断规范,相关做法已被邵阳市其他兄弟县市区学习借鉴,为基层帮扶工作“提质增效”提供了可复制的“绥宁路径”。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港湘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本网站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投稿、引用,需注明来源"港湘新闻网",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云标签 点击对应标签查看更多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