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2023,相信每个人都有很多感慨。
有微词,有抱怨,也有惊喜,有感恩……五味杂陈;一定还有欲说还休,刻骨铭心。
于我,这一年最感怀的,居然是成功逃脱医生的手术刀“伺候”,亲历了中医药的神奇。
深秋时节。因为一段时间过度饮酒伤身,导致体寒、下腹脓肿(诊断书写“阑尾炎”)。体表温度C38.6,连续6天仅进食3杯(共450克)豆浆,肠胃完全泄空,躯体卷曲难伸,腹痛不止。
至少10位“省城名医”看过我的“CT”并结论一致“越快手术越好!”而主治医师更是甩出“做手术也危险,不做手术也危险”的断语,我,一时如五雷轰顶。
人有病急乱投医的无奈选择,也有危机时寻求两全之策的侥幸心理。下午5点,就在医院做出马上手术的当下,我拨通一位乡间草药郎中的电话……将他微信发来的单方转给我家小区药房小姐姐。晚上9点,熬制好的中药送达病房,在和家人争论了“要不要吃”长达一个多小时后,10点半,我喝下2/3汤药,睡下。
深夜4时,突然内急。如厕,一通畅快。“黑血”之多不可说,真不可说。
第二天一早,体温、血压、抽血化验,一切指标正常。
几千元的检查费,没了;上万元的手术费,省了;一副区区几十元的中草药,神了!
在静养的一个月里,我打开了《黄帝内经》,关注了多位中医名家的公众号。深深为中华医药宝库倾倒,获益良多。
中医是一种处世智慧
中医博大精深,早在公元前770-221年(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完整的医学体系。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注重平衡、和谐和整体性。强调预防为主,注重调节和平衡人体的阴阳、五行等因素。认为人体健康,来自于人的心理、社会和环境的和谐统一。而“治已病”部分,更是强调综合分析每个人的体质、病情、环境等,找出病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使用手术、草药、针灸、按摩、气功等多种疗法。甚至还有“神药两解”的医方。
中医的整体观理念,无疑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透视“对立统一”,追求平衡的治世、处世智慧。
人类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哪里出现发展失衡,哪里就有战争(包括金融战、科技展、贸易战、文化战、舆论战、生物战)。而热战如同外科手术,打完,只会留下一位巨大的瘸子。
中医的世界里,每一个物种都可为人体所用,小草根根入药,全是人间瑰宝。据此,我们不由得不敬畏大自然赐予的一切,尤其要尊重每一个有(人种、地位、智商、性格等)差异的生命并与之和谐相处。
中医是一种生活艺术
局外人无法预料,花花草草会是中药主力阵营,这些遍布视野而又走不进视野的“大多数”,才是人类追求健康、养生最靠谱的背景。旗下竟然还有一条药食同源之路,调整人体的气血、经络、脏腑等系统,把一个叫“免疫力”的小伙子调教得杠杠的,能炸裂出一片“美学空间”呢。
其一,可以遵照医嘱,选择适合的中药食材,开发家人牌“药膳烹饪专家”,既可以满足味蕾,又能改善消化系统,身体健康有保障。
其二,可以发挥操控“度娘”的网络优势,选好适当的中药材,小试牛刀,尝试治疗感冒、小恙、内分泌失调,预防疾病,提高身体的自愈能力。
其三,也可以学习制作各种营养保健品、美容护肤品,如草药茶、养生粥、忘年膏等,饱和供应身体、皮肤所需的营养物质,延缓衰老,满足一下自己小小的成功欲。
其四,学习一些简单的推拿、针灸常识,解决家人一些轻微的身体不适,增加生活情趣,缓解生活压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据说,古时候的人们,像这种雕虫小技,都会那么“祖传”几招呢。吃透自然界,就能更亲近自然界。或许,这便是古人最早设定的,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实施挂牌保护的不二“秘籍”吧?
中医是一种文化信仰
如果中华文化有灵魂,中医就是她可触摸的灵魂。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中医作为一种重要的医学体系,与中国的哲学、宗教和价值观密切相关。她的核心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阴阳平衡、五行学说等观念完全契合。她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体内外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加上几千年来其理论和实践经验被广泛传承和应用,使之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信仰之一。医圣药神崇拜也从未缺席。
因此,中医也被看作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承载了中华民族对健康、生命和自然的独特理解和追求,同时也承载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文化传统。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中医的拟人化表达,我们读懂了吗?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曾是中国士人的无尚光彩。
当代中国,早已放下祖宗衣钵,舍命追逐着西方吉凶莫测的科学文明。而“不科学”的中医,却仍在尴尬地重塑她的“万岁金身”。
但是,真正的金子,总是光芒万丈。
2024年的霞光醒了,扁鹊醒了,华佗醒了,张仲景醒了,孙思邈醒了……
你我也醒了,金光披了我们一身。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港湘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本网站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投稿、引用,需注明来源"港湘新闻网",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云标签 点击对应标签查看更多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