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民营经济20字发展纲领学习心得:胸怀报国志、一心谋发展、守法善经营、先富促共富——开辟文化力量赋能现代经济的新境界

编辑:袁琳 发布时间:2025/4/10 16:52:13 来源:港湘新闻网

  2025年2月17日,民营经济座谈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释放了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信号。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民营经济“胸怀报国志、一心谋发展、守法善经营、先富促共富”的20字发展纲领,为民营经济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这次座谈会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又一典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生动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精神,背后是中华文明五千年积淀的治理逻辑、商业伦理与实践哲学。学深悟透这一点,便能从“商”的工具理性层面跃升至“道”的精神价值境界,使民营经济既成为市场经济的活力之源,更成为文化自信的承载者,此乃“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生动体现。

  一、“胸怀报国志”:富民安邦的精神传承

  这是民营经济发展的“思想”“灵魂”问题。儒家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与民营企业“实业报国”的使命一脉相承。近代张謇“实业救国”的实践,强调个人价值与国家命运的紧密联系,为民营企业家"报国志"提供了精神源头。中国式现代化强调共同富裕与社会责任,民营企业需超越单纯逐利,将自身发展融入国家战略(如比亚迪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坚守绿色梦想,京东“造血”式赋能乡村振兴),体现“义利并举”的文化内核。

  这些年,“任正非、孟晚舟式爱国梦”“梁文峰式爱国梦”,两次刷新国人耳目,他们的做法代表了中国新质生产力的最高水平,是中国新质生产力的“主力军”,为国家争得了荣誉,大展中华民族的志气。理解习近平二十字字发展纲领,最紧要最关键的一条,报国的志向排在第一位,是在新质生产力时代,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背景下,对民营经济功能使命的新认识,深刻理解、牢牢把握“胸怀报国志”“大有作为”的主题。只有这样,才能全局在胸、纲举目张,才能高屋建瓴、全面贯彻,从而在十五五期间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新的历史高度。

  二、“一心谋发展”:改革创新的文化基因

  发展是硬道理,高质量发展是最大的政治。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民营经济最大的政治。一心谋发展不是三心二意,不是去把精力用在玩套路耍手段、歪门邪道求发财。当今国际贸易摩擦和全球经济不确定性给我们国家带来了很多不确定性和挑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变易求新、转型升级”暗合《周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哲学底蕴,历史上范仲淹“变法图强”等案例,均体现中华文化在变革中求生存的韧性。道家重“道法自然”,遵循规律谋发展;法家倡“不法常可”,反对僵化,与改革开放后民营经济“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实践高度契合。

  我国拥有14亿多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的超大规模市场,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民营企业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主动适应环境变化,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和优势,加强自身的技术储备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特别需要科技企业一心一意抓新质生产力发展,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实现可持续增长,体现中华文化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与守正创新的智慧。

  三、“守法善经营”:兼容并蓄的治理智慧

  守法是基础,是善于经营的重要内容,不守法就谈不上会经营。中华文化自古强调“礼法并治”,如《论语》中“克己复礼为仁”与《韩非子》“法不阿贵”的结合,体现道德自律与法律他律的统一。法家强调“明法度、重规则”,商鞅变法“立木为信”树立法治权威, 彰显“法必明、令必行”的治理智慧;儒家主张“人无信不立”“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见利思义”,反对唯利是图。徽商、晋商等历史上以“诚信经营”著称的“商帮文化”强调诚信为本、以义制利,如乔家“慎待相与”谨慎选择合作伙伴的治理智慧,共同构成中国商业文明的规则底色。当代民营经济遵纪守法、杜绝“潜规则”,正是对传统契约精神的现代化表达。晚清红顶商人胡雪岩因权钱交易败落,印证背离“守法”原则的代价,而“同仁堂”三百余年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彰显“善经营”的长远价值。“守法”正是对这一传统的继承——民营企业需在法治框架下运行,同时内化诚信守约的文化基因。

  中华文化推崇“和气生财”“互利共赢”,《孙子兵法》“道天地将法”强调战略与德行的融合,契合现代企业“善经营”需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如明清商帮“修合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的自律,体现商业伦理的至高境界。当代民营企业需在合规中竞争,同时以“善经营”(如大汉集团企业员工关怀体系、格力空调向善共赢绿色低碳行动、胖东来“以心换心”“百术不如一诚”的经营智慧)构建供应链伙伴关系、践行可持续发展,如丝绸之路上的驼队协作、茶马古道的族群互补,体现儒家“仁爱”与“和合共生”的生态智慧的延续。从“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到“激活民营经济”,从“平台整顿”到“科技突围”,是这场座谈会藏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深层隐喻。

  四、“先富促后富”:家国情怀的当代表达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民营企业要自觉把企业发展同国家繁荣、民族兴盛、人民幸福紧密结合在一起,主动为国担当、为国分忧。中华文化始终追求社会公平,中国式现代化反对两极分化,《道德经》“天之道,损有余补不足”,《礼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孔子言“不患寡而患不均”,体现“财富共享”的共同体意识。 近代张謇“实业-教育-慈善”三位一体模式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典范。民营企业在促进共同富裕中大有可为,“组织带领千百万劳动者奋发努力、艰苦创业、不断创新”,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还为国家税收作出了重要贡献。通过履行社会责任,“先富促后富”,“力所能及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多向社会奉献爱心”等方式反哺社会,通过产业链带动“万企帮万村”“百城千校万企”、公益慈善(如曹德旺捐资办校回报社会)、员工持股等途径,实现“善的循环”,体现“达则兼济天下”的传统价值观,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其他行业、其他产业的富裕,确保民营经济增长的红利惠及社会各个层面,做好政府“看得见的手”的重要辅助,为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人民的共同富裕作出积极贡献。

  民营经济二十字的发展纲领,是习近平对民营企业提出的方向、纲领、方针、道路、任务、目标的浓缩,是新质生产力、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一次思想解放。中华文化五千年积淀的治理智慧、商业伦理和创新精神,在民营经济二十字纲要中完成了创造性转化。以“报国志”放大格局,摒弃狭隘短视的小算盘;以“善经营”增强德能,超越零和博弈;将“成人成己”增长智慧,避免西方利益至上主义的弊端;以“共赢共享”提升境界,实现基业长青。民营经济践行这一纲领,本质上是在新时代续写“商以载道”的文化自觉,最终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的治理目标,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 | 长沙市雨花区档案馆黄子彧

(一审:凌熙  二审:袁琳  三审:蓝天)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港湘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本网站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投稿、引用,需注明来源"港湘新闻网",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云标签 点击对应标签查看更多相关资讯!

  • 广告
  • 广告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媒体爆料&招商合作)
0731-85588296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港湘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本网站所有。
任何媒体转载、投稿、引用,需注明来源"港湘新闻网",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媒体爆料热线 0731-85588296 招商合作热线 0731-85588296 合作联系邮箱 1392289199@qq.com 投稿邮箱 igxnews@163.com]
[ 网站备案:湘ICP备2023034186号-1]
Copyright ©2020 港湘新闻网 hkhn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