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明楼——明清古巷中的奇葩

编辑:袁琳 发布时间:2025/8/14 14:32:28 来源:港湘新闻网

1.png(新修的月明楼就这样靓丽矗立在明清古巷,这曾是益阳叫响近半个世纪的名称) 

1949年新中国成立,国家战乱几十年,国民党八百万军队都被消灭了,天下思定,铁定是共产党的天下,这种大局的稳定是空前的,即使出现一些内乱,都是芥廯之疾,不足为患。

按理说,这是个百废待兴的时期,但新中国是以工农兵为立国基础的,其国家的经济性质也就是农业国,这种以工农兵为主流的思维,对商业历来就是是轻视甚至是鄙视的,百业待兴,唯独不能兴商业,有“兴资灭无”的嫌疑。也就是在这个大环境下,建国时期,明清古巷的商业大户疑虑不安,不少大中户撤资或散资,出走乡下和外地,建国初期,商业可说是一片凋零,尤其是1954年发大水,整个明清古巷都淹在水中,可说真的是“一贫如洗”和“一穷二白”。

明清古巷是益阳水运商业发展起来的古城,多数建筑兴起于明末,定型于清朝,完善于民国。但其中有一处建筑叫响于1949年解放后的新中国,它就是“月明楼”。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工业农业都在“赶英超美”,唯独商业不好提口号,因商业被当时的意识形态认为是资本家代名词,那是一个探索与折腾的时代。可城区人要吃饭,于是在1956年公私合营和大跃进时期,先后组织成立了;国营万年红饭店,稻香油食店、胜利小吃店、南北水饺店、翠园汤食店,其中也包括月明楼饮食店......。上述这些名称,今天我们感觉是有些荒唐也不知道的名称。

2.png(消失在明清古巷民国初期的广告与解放后大跃进时期的广告) 

但月明楼的建筑也有些荒唐,首先,这是利用新建的大堤作为屋场台子,这种未经任何规划管理而建的房子,这在今天是很难想象的,尤其是建在大堤上的,其次,这是由将军庙几户小个体经营户1956年合资组建的,当时建房时,尽量争取在政治形势上赶时髦,学习“苏联老大哥”,当时益阳有股按苏式建房的风,因占据在十字路口的街角,便起成一个象大码头百货商店一样的外圆形建筑,然这栋房屋才建成一层,且是按苏式起的四根克林姆林宫圆柱,却遇上大跃进,全县全市都要给“钢元帅”支持让路,建筑队抽去建炼钢炉,备好料的苏式建筑只得让路,月明路只得在建好的第一层炸油碗糕、白糖饺子和油条包子等。等得炼钢炉建完,再起第二层月明楼时,已是1959年益阳饮食服务公司成立,建设中的月明楼第二层接到公司内部的通知,已和苏联翻脸,不能再按苏式建了,所谓原设计的“苏式”,除材料改土木为砖石水泥外,主要是建筑要中间高两边低,主楼高耸,突出楼顶。于是,便迅速将这煮夹生了的饭重煮,中间高的顶除掉,反而把屋顶南、西两边的墙加高,成了墙高顶底的建筑,而建顶的材料便改成门前的一块鸭舌板,由于该楼多半建在堤上,二楼顶上的东西面又各加一面遮阳墙,故显得比街面的三层楼还高,因此,正式定名时,用宋书正楷书写 “月明楼”三个白漆大字。

3.png

其实,这名称也起的有些荒唐,一个以小吃起家的店子,不起贴切于吃饮相关的名字,反而叫这么个观景点名称,似乎与地点,行业都不贴切。但这反倒成了当时赶英超美大跃进起名跟风的一股清流;如大码头改成“上游”,桃花仑改名“先锋”,城内改“前进”,万年红饭店等,这些曾经辉煌,也曾经荒唐的商店地名,我们今天都找不着了,因这些名称在1961年的中央关于国民经济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中,都成了一现的昙花,唯独月明楼,却没被调整掉,原因是一件大事使月明楼扬名;还是1960年4月底,一个穿得熨帖的中年男人走进了月明楼,居然点两份面,两个肉包子还有两个白糖饺子。谁知这男子吃完站起来就走,急的卖面、炸白糖饺子的店员喊他付钱,而该男子头也不回,急速往河边上走去,店里几个人忙赶出来,等得追到河边,河里只有男子沉河的涟漪,原来,该男子自杀了。后经调查,该男子为安化大福人,开春以来,妻女先后饿死,而最近的小儿子,在他怀里饿死前想吃白米饭的而不可得的惨景使他万念俱灰,于是,走上了做个“饱死鬼”的这条路。

那年饿死人的事不稀奇,但这男子毕竟是在闹市投河自尽,属于人命案,按规矩要上报公安局,并上报到专区公安处,那时,益阳属常德专区公安处,于是,公安处侦察科派侦查员王植楚前来调查,又是取样、照相、采写证人证词什么的,回去后,他的报告结论认为,应该定为对社会主义不满,定性为“自绝于人民自绝于党”,不然,饿死人传说起来不好。可这个报告当时的处长刘佳时看后,认为这样定性不厚道,饿死人的现象确实很多,死了还给别人戴顶反革命的帽子,是连家族都会殊连的,于是,决定按“神经病”结论定性。

恰值此时,党内高层也开始“反五风”的反省;人为“大搞一平二调三收款,大刮共产风。给国家带来了很大困难,给人民带来了很大灾难!”。于是,益阳月明楼的案子便被许多领导作为案例来举例说明,有的甚至连“神经病”这种定性都否定了,但客观效果是,月明楼的名气居然在省内干部会议上传开,使许多人都知道了益阳的“月明楼”。

“月明楼”做“饱死鬼”的事件虽然逐步回到了客观现实的结论,但更面临客观现实的则是益阳市饮食服务公司了,因全市20几个饮食网点几乎都遇到了这种情况,虽没死人,但吃饭后无钱可给,并愿意抓起来吃牢饭的人很多,这样是玩不下去的。于是,便在月明楼召开了应对会议,开应对会的都是工人干部,思维单纯,认为只要先交钱后吃饭,这个问题就杜绝了。但当时的商业局长胡资元却认为太简单粗暴了,先吃饭后结算,是千年商业的规矩习俗,尤其是对喝酒的人来说,还可扩大销量,千年的“买卖”规矩“买”在前,今要改“卖”在前难免会引起社会的非议,但只要有艺术的方法,变个花样就可过渡了。

胡资元局长的定调,月明楼的经理心领神会,马上拿出了一套月明楼开创设计的竹牌设计方案,全限在饮食小吃,有发糕、包子馒头、蒸菜的系列,再就是油炸的白糖饺子,金果它、油碗糕系列,甜酒冲蛋等,这里以主要面食为例,虽分麦面和米面两种,但价码都一样,做成四种一根香烟长(无过滤嘴的),两根香烟宽的竹牌子,牌头一公分分别涂上红漆,为三鲜面,0.22元一碗,黄漆为酱汁面或牛肉丝面,比肉丝面多一分钱(那时很少有牛肉面,因耕牛是战马,严禁宰杀,但也有病、老残死的),绿漆,为肉丝面,0.17一碗,再就是没漆的竹牌,便是“光头面”了,0.08元一碗,这些面,每碗都要交二两粮票。

4.png

这套牌子设计方案上报饮食服务公司后,马上被商业局全市推广,随之又被常德专区、省里商业厅肯定推广,可说是计划经济以来的一大发明,并补充完善为 “先买牌子后吃面”,这句话的内含是;千年的买卖规矩没变,还是“买”在前。“先买牌子后吃面”,1960年七月份出现在全省的商业现象,起因竟然是益阳的“月明楼”。

1962年常德分专区过来,机关包括企事业单位、工厂,使益阳市区平添几万城市人口,因益阳月明楼做“饱死鬼”的故事常德专区曾小道听说过,故一到益阳就知道益阳的月明楼,但客观地讲,月明楼真正的出名,还是因为它的经营方式和招牌菜。所谓招牌菜,月明楼当时没有炒菜,因场地小,客厅面积就60来平米,摆着七张四方桌,长条凳,没有炒菜排油烟的厨房,而是就在大门口的两则加工餐饮,招牌菜即蒸菜。那时才调到益阳的外地人,都是吃机关工厂食堂,来客后,多带到月明楼招待,许多老人还记得当年月明楼招待朋友客人的情景;一张红票(一元),三两粮票可吃得有余有剩。粉蒸肉垫洋芋头(土豆),0.30元,蒸猪脚垫芋头,0.25元,下水(猪肠),0.20元,猪肺0.10元,猪血0.05元,另三两粮票蒸饭0.06元。这既不是小吃,又不是饭筵的饮食,当年很是适应益阳城市的市场,尤其是粉蒸肉,可说是益阳当时最出名的招牌菜,至今还有许多人怀念。

5.png

而当地居民食客,也以月明楼只收粮票不收米(其它的国营饭店都收米抵粮票),加之此楼打酒用的是冰铁提子,可保证份量,不象其它商店和门靣,用竹筒提子,显得更公平,是“街上人”文明的象征。

从1962年常德分专区过来,又正值落实中央的《调整计划的报告》,恢复经济的时期,那个时期的月明楼可用八个字来写实;热气腾腾,蒸蒸日上,这不是形容,而是大门两边五口锅蒸、炸、煮繁忙的景象,是每日经营的现照。

文革期间,工农业生产似乎都受到过冲击,工业更是明显,因工人是领导阶级,但多数工人都是左右派的造反派,都在闹革命,唯独月明楼没受到过多大的影响,只是煮甜酒冲蛋的炉灶被造反派用来熬过几次贴大字报的浆糊,且还是他们自己出钱买的灰面,且店员也没受到过冲击,因多数都是女人,且都是新中国才成立和参加的工作,其真正原因是那时再造反,也离不开吃东西,因此,文革期间这里还是照样“热气腾腾,蒸蒸日上”。

月明楼,也因此由一个小吃店名,而逐渐被周边的人扩大范围而叫成地名,1968年,益阳市成立电杆厂,并用水泥电杆取代木电杆,邮电局在月明楼周边安装电杆时,竟然将周边百米内的电杆都编号为月明楼1——10号,邮电局寄信和发电报,也按这些编号送递,月明楼,竟然成了地址地名,这也是周边那些大跃进时期的地名和商店名都重新改名不复存在,而月明楼几十年不改名的缘由。

但1968年这里却出现了一个新话题;那就是地区公安处“红旗战团”造反组织的王植楚的话题,王植楚,也就是1960年调查月明楼做“饱死鬼”事件的侦查员,此人是个知识型造反派,照相、识简谱,教唱语录歌和领跳“忠字舞”,且还会写美术字标语,一直是地区公安处的积极活跃分子。1968年地区公安处进驻军官会,领导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谁知被另一支造反派“人民公安”贴大字报;王植楚的父亲在常德县蔡家岗学校教书时曾加入国民党,是“残渣余孽”,那王植楚自然就是国民党的“孝子贤孙”。

大字报贴出的下午,王植楚便失踪了,直到第二天上午9点钟才在石码头的浅滩上被“六道门”的搬运工人找到尸体,且在其上游月明楼的河边,找到一个“白兰”的空烟盒和一个扁形打火机,再就是近一盒烟的的烟蒂,确定为投河地点,月明楼的工人也证实;傍晚关板子时,此人在月明楼要了一个全套的蒸菜,三两酒。

王植楚时年36岁,死因结论是军官会作的;自绝于人民自绝于党。自然,也成了月明楼的热议话题,并传说成各种版本,因王植楚穿着一身新军装,被解说为三青团、特工和双枪射手,且眼睛中有照相机等,并还引起一些小学生的争议,因王植楚的爱人周老师是桃花仑36班的班主任,王植楚死后,她只能若无其事,为了两个儿子,以示划清阶级界限。那个年代,就是这么荒唐和现实。

6.png

但1969年革命委员会成立以后,月明楼的“热气腾腾”却有所减低,明显的标志便是蒸菜的取消,原因有二,一是干部有半数以上都上了沙头的五七干校,这是之前消费蒸菜的主力,便只能从此就归港航班而改成炒菜。二是对岸的地区机关与企事业单位的建成完善,橡胶机、省工具厂,其它的地直机关,这些地方都有自己的食堂,益阳的闹市已开始往南岸转移,尽管“月明楼”三字已做成水泥浮雕,但还是留不住益阳闹市南移的趋势。

7.png

月明楼在改革开放前,一直很平稳地运行,因它只是饮食服务公司下面的一个小饮食店,场地小,一直靠粮票、国营的竹牌子保驾,全店17个人,包括全套的采买与面食加工。建立之初就没有经营管理意识,随着城市改革开放的开始,计划经济体制逐步的取消,原本以为可以凭牌子、地理和拥有的资产资源优势站立起来,却被僵化的管理体制拖累,而益阳几处无资源、无技术的个体户,凭借一个炉子,几张折叠桌椅,却办的风生水起,其中的“郭老倌白粒丸”更是名响港粤。可月明楼却逐步难以支撑,发不出工资,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最终负债倒闭。

月明楼,近两代人的回味记忆,在计划经济时代最贴切益阳城市居民歺饮的实体。

作者 | 老汉

(一审:凌熙  二审:袁琳  三审:蓝天)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港湘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本网站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投稿、引用,需注明来源"港湘新闻网",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云标签 点击对应标签查看更多相关资讯!

  • 广告
  • 广告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媒体爆料&招商合作)
0731-85588296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港湘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本网站所有。
任何媒体转载、投稿、引用,需注明来源"港湘新闻网",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媒体爆料热线 0731-85588296 招商合作热线 0731-85588296 合作联系邮箱 1392289199@qq.com 投稿邮箱 igxnews@163.com]
[ 网站备案:湘ICP备2023034186号-1]
Copyright ©2020 港湘新闻网 hkhn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