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地20多年,蜗牛般的开发速度,分多次销售,获取翻几十倍的利润……在土地闲置满两年即可收回的政策下,香港有地产开发商竟以“修改规划方案”等各种操作规避监管,待楼价升至极高位才开售收割巨利。
内地守法的开发商及普罗购房者对这种“囤地─慢开发─高溢价”的经营模式非常不满,认为这些“囤地生财”、规避监管的行径,赤裸裸收割房产泡沫的红利,让老百姓承担极高昂的楼价,消费者呼吁政府依法严肃查处。
近日,位于北京朝阳区东四环的“御翠园”项目推售新一批房源,受到市场关注。备受关注的原因,一是该项目最高打七折抛售,更重要的是,该项目已经陆陆续续卖了20多年,不少购房者慨叹:“这个楼盘还没卖完吗?”
1750元地价与10万元楼价
大公报记者获悉,此次御翠园推出房源包括建筑面积约140平方米三房、建筑面积约185平方米三房和联排别墅,均价约9.8万至10万元(人民币,下同)/平方米,但如果付款条件好、交首付时间短,部分房源可以享受到很大折扣,可低至7万元/平方米,一些高层单位的总价最低980万元起,这个总价较去年类似户型的推盘价下降近百万元。
多位经纪告诉大公报记者,开发商当年低价入市,楼盘多年后才开售,利润十分可观。2001年,开发商以7亿元拿下这个总面积约40万平方米的北京朝阳姚家园地块,楼面价约1750元/平方米。开发商采取一贯的慢开发策略:拿地4年后即2005年6月,姚家园地块才动工建设,当年11月一期逸翠园开盘,均价约0.9万元/平方米,相比楼面地价已溢价不少;2011年,二期御翠尚府均价涨至2.9万元/平方米;2019年姚家园地块正式定名“御翠园”,但一直未开售;2023年,御翠园备案价约9.07万至9.97万元/平方米……20多年间,御翠园的备案价较楼面地价上涨超过50倍。
多位购房者表示,尽管这楼盘现在最高打七折,但在相近价格下,周边保利、金茂等房企的第四代住宅产品设计更新潮前沿、实用面积比率更高,御翠园无论是户型还是园林都显得老派保守,何况已开发20多年,不想当开发商收割暴利的“韭菜”:“土地红利被地产商收割,房价泡沫的代价却要我们承担,不厚道!”
2006年买地 2019年始开售
另一例子是上海普陀真如城市副中心,是继徐家汇、花木、江湾五角场之后,上海第四个城市副中心。2006年12月,真如城市副中心推出A3-A6地块。地块标书对竞买人资格设置了门槛,即“独立竞买人或联合竞买人中至少一家必须是世界500强企业或其控股子公司,且该企业必须占联合竞买投资比例50%及以上”。最终,还是这家香港开发商以22亿元底价把该地块收入囊中,折合成交楼面价每平方米3055元(人民币,下同)。该地块地上和地下总建筑面积约114万平方米,综合了甲级写字楼、公寓式办公楼、酒店、商业及住宅等。但竞买方在竞得地块后并未动工,直至2009年4月才举行开工典礼。
公开报道显示,A4地块2019年6月开盘,推出住宅产品“领寓”,共1108套房取证均价每平方米90402元。2020年4月,A6地块的348套房开售,均价为每平方米90724元。有媒体报道,去年3月这个被开发商命名为“高尚领域”的项目传出“73套住宅房源谋求重新取证”的消息,这些房源均价每平方米9.8万元。
据了解,香港某头部房企作为最早进入内地的港资房企代表,在过去20多年间,凭借“低买高卖”“长周期开发”等策略,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攫取巨额土地红利。在成都,该房企通过分期开发、拖延施工等手段长期囤地,在政策监管的缝隙中,以“修改规划方案”为由,规避土地闲置满两年即可收回的政策。相关楼盘项目2020年转手时,土地溢价率达267%。不仅如此,项目还存在诸多违规操作,如配套学校建设用地被悄悄改成商业用地等。
国家明令打击囤地行为,但该房企项目开发周期动辄十年以上,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屡屡游走于法规边缘,甚至通过“技术性操作”逃避处罚。在2010年之前,地方政府为吸引港资,往往在土地合同中放宽开发期限。例如,2005年,有房企在广东增城拿地203万平方米,直至2014年才首次开盘,其间未受到实质处罚。
逃避土地闲置两年收回政策
根据内地《闲置土地处置办法》,闲置满两年可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但该房企通过“分期开发”、“少量动工”等方式,将单一地块拆分为多期,以“部分开发”规避整体收回风险。例如,重庆某项目2007年拿地,宣称总投资120亿元,直至2020年仅完成部分建设,地块价值却从24.5亿元飙升至200亿元。
除上述问题以外,该房企还涉嫌不实宣传的问题。例如其在嘉定的项目,在宣传中夸大配套设施、规划等误导消费者,损害了购房者的权益。有业主因此起诉到法院,法院判决认为被告虚假宣传构成违约,应赔偿原告的相关损失。广大消费者强烈呼吁政府调查这种不择手段、唯利是图的奸商行为,维护消费者权益。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港湘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本网站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投稿、引用,需注明来源"港湘新闻网",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云标签 点击对应标签查看更多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