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公元1941年9月11日。
洞庭湖上2平方公里的青山岛。
国民革命军第99军197师590团重炮1营507人守护的阵地。
(此图为当年197师重炮营伙头队赶赴明、朗山时所照。百年抗战老兵姜立诚提供。)
天刚蒙蒙亮。
枪炮声和昨日密密麻麻的日舰已经远去。
“赶紧给弟兄们送昨天的晚饭。”
1营“火头军”谭霍俊、李作田、张怡先、奉庆春4人,赶紧起来生火热饭菜,然后放下藏在草丛里的小木船,一顿忙活。“弟兄们打了一天一夜的仗,我们应该让他们吃到热喷喷的饭菜。”
4人来回各自挑了两满担上船,湖面上一片寂静,只见一艘被打沉日舰的桅杆露出水面。
20岁的李作田第一个挑上一担热扑扑的猪肉上岛,还未到“饭点”就吓哭了,昨天还生龙活虎的“弟兄们”现在都成了一具具血肉模糊的尸体。
随后赶来的张怡先挑着一担碗筷、奉庆春挑着热饭,一见这情景,也瞬间嚎啕大哭。
李作田放下担子,边哭边喊“还有人吗?”
“还有人吗?”
“……”
李作田喊过一通,领着张怡先、奉庆春连忙往回跑,对还在卸船的掌大勺的“伙头”谭霍俊说:“不要往下搬了,没人吃饭了。”
谭伙头年近40,湖南澧县人,早年做过何健的厨师,听后愣住了。挺起身看了一眼阵地,旋即一脸严肃,当兵“吃粮”快20年了,还是第一次见这种“全军覆没”的场面。
谭伙头突然对3人吼道:“哭什么哭?弟兄们血流干了,我们也要把泪流干不成?卸船,按时开饭!”
看到谭伙头铁青的脸,李作田3人只能照做。继续把饭菜装筐一担担地挑到了“饭点”。
放好饭菜担,谭伙头又大声命令:把兄弟们都请拢来开饭!
谭伙头领着4人满岛找尸体,踩着血泥,忙活了两个多小时,终于将弟兄们一起“请来”集中。
饭菜碗盏也一一摆好了。
这时,谭伙头从司号员尸体上取下铜号,顺手递给李作田,命令说:“吹开饭号!”
李作田拿起军号憋足气吹了起来;“哒、哒、哒、嘀......”
“给弟兄们盛饭!”
“给弟兄们夹菜!”
4人一个个地给507个饭盒盛饭夹菜。每个人都强忍悲痛,沉默不语。
谁知,刚才的一阵军号,却把日寇一艘军舰和一艘快艇引了过来。
日寇海军已经端枪冲过来了。
谭伙头连头都不回,挺身发出炸雷似的命令:
“弟——兄——们,开——饭!”
突然,谭伙头改用澧县话大声喊令: “给弟兄们斟酒!”
三人学着谭伙头,举起了酒坛子,沿着507名死难烈士的尸体四周,均匀地倒在了这块被炮弹翻松了几尺的焦土上。
一个轮转过后,三人又学着谭伙头将坛子里的剩酒仰脖干尽。
谭伙头举坛过头,猛地甩在地上,大喊一声:
“兄弟们走好,来世还来打鬼子!”
4个酒坛,只有李作田的摔在跑弹片上,碎裂的声音极其清脆!
此刻,全岛死了。
4人知道,自己也命临终了。
可是,良久。
当李作田、张怡先、奉庆春愤怒的回头,却看见围拢来的几十名日本海军,居然站成整齐的两排,正齐刷刷地向着这507名烈士敬着军礼,接着举枪对空鸣放,然后,转身默默地上舰艇走了。
谭伙头始终没有转身,也没有看日本人一眼。
一会,感觉谭伙头似乎一下子变老了,用平时和善的口吻对他的伙伴说:“上岸去借几把耙头来,让弟兄们入土为安吧!”
岸上的居民,看到日本的军舰和汽艇离开后,也都纷纷摇着木船过来了。开始是几条,后来几十条,来的人多,大家一起掩埋烈士遗体。黄土埋忠骨,青山伴英魂。507名99军197师590团一营的全体将士,在炮兵营长刘虞卿的带领下,长眠在洞庭湖的青山岛上。
掩埋结束,谭伙头突然又大喊一声:“吹熄灯号!”
李作田拿起铜号,对着洞庭湖的天空,用满腔的酸楚悲愤吹起了:
“嘀——嘀——嗒——嗒!”
背景资料:
青山,是洞庭湖中的一座约2平方公里的孤岛,与处在沅江县岸上的明山、朗山隔水相望,是长江进入洞庭湖后再进入湘江、资江的必经航道。1941年9月,第二次长沙会战打响时,这里成了日寇要进入湘江的必经之路,国民革命军第99军197师590团负责在这里防守,团长李才佐将2营、3营布防在芦林潭阵地上;将1营,也是重炮营在青山布防,营长刘虞卿是益阳沧水铺人。
此役除岸上的2、3营失守撤退外,青山岛上的500余名将士全部捐躯,此次阻击战,岛岸共计900余名中华好儿郎捐躯益阳洞庭湖。
战斗之后的第10天,1941年9月21日,日全食。从这里通过青山岛攻打长沙的日寇,看到太阳变成黑色,就像他们的国旗变成狗皮膏药一样,觉得这是上天在惩日本,感到很害怕。加上长沙学生与百姓齐声高喊;“全食日本!”使得日寇在长沙城内一片惊慌。当天,我守护长沙的部队悉数杀出,在黑暗中与日寇浴血拼杀,使敌人的武器优势失去效率,日军伤亡惨重。
1941年9月25日,正是99军197师590团一营烈工安葬日的“二七”祭日,师长胡大任在74军58师师长张灵甫的陪同下,亲自登上青山岛举行隆重的祭奠,全师鸣枪鸣炮,告慰英魂。
第二次长沙会战打死打伤日军4万多人,取得了空前的胜利。
(图为青山岛抗日纪念陵园红色党性教育基地,来源于湘阴城管微信公众号。)
文/老汉
(一审:凌熙 二审:袁琳 三审:董来红)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港湘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本网站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投稿、引用,需注明来源"港湘新闻网",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云标签 点击对应标签查看更多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