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宁县位于湘西南边陲,境内生态优良,植被繁茂,森林覆盖率达76.49%,被联合国誉为“没有污染的神奇绿洲”,是“中国竹子之乡”和全省4个竹产业建设示范县之一,也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借山水之灵气,绘发展之胜景。近年来,绥宁县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厚植生态优势,坚持“生态立县”,推动绿色发展,念好“山”字经,打好“生态”牌,走实“两化路”,奏响了一曲曲“绿色崛起、美丽富民”高质量发展的交响乐。
一、聚合绿色资源,让生态产业挑起强县富民的“大梁”
“生态环境就是竞争力。我们要科学利用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新型工业、全域旅游、现代服务业,把生态资源优势变为经济发展优势,把生态产业变成强县富民的支柱产业。”在全县推动产业绿色发展会议上,绥宁县委书记佘芝云讲话催人奋进。
咬定青山,砥砺前行。近年来,绥宁县深入践行“两山”理论,充分挖掘优良生态中蕴含的“产业附加值”,积极构建以“生态+”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探索变“美丽资源”为“美丽经济”的新路径。2022年1-9月,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1.13亿元,同比增长5.1%;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55元,同比增长6.8%……
“生态+制造”产业链已见雏形。把绿色GDP作为核心价值取向,放大优越生态环境对战略资本的天然吸附效应,加快构建以绿色低碳为特征、以创新驱动为引领的发展模式。以竹木产业作为全县主导产业,培育主体产品,壮大龙头企业,打造特色园区,推动“竹子之乡”向“竹业之乡”转变。
“生态+农业”新业态蔚成大观。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把农业生态化与品牌化、网络化、适度规模化相结合,着力打响特色品牌。2021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7.6亿元。被授予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全国油茶产业发展基地示范县,“绥宁绞股蓝”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绥宁青钱柳茶”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东山红提”获无公害农产品证书。
做好山水文章,唱响生态品牌,“生态+旅游”经济圈基本成型。近年来,该县以全域旅游为抓手,深入实施旅游+美丽乡村+文化产业等“旅游+”工程,打造文旅结合、商旅结合、农旅结合“三个旅游经济圈”。2021年,全县旅游共接待游客181.22万人次,同比增长34.8%,实现旅游总收入21.36亿元,同比增长76.7%。
二、聚力环境整治,让青山绿水成为绥宁最美的“名片”
绿色生态是绥宁县最鲜明的底色。近年来,绥宁县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压倒一切的位置,打响“蓝天碧水”保卫战,以最严的环保举措守护绿色家园。
“十三五”期间,持续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划定生态红线区2.2余万公顷,自然保护地面积3万余公顷,商品材采伐指标压减至8万立方米以下,成功列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每年都在320天以上,打造了“神奇绿洲、最美生态”的靓丽名片。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开展八大专项行动,全力打好蓝天保卫战。县城区10蒸吨以下燃煤(燃柴)锅炉全部淘汰,VOCs治理项目全部完成,未达标排放的砖厂全部关闭,联纸厂全面停产……一系列治污降霾措施落地有声。全面推行“河长+警长”制,水污染、流域垃圾、水域岸线林地破坏及河道采砂得到全面整治。2021年地表水综合指数2.55,水质排名全市第一,全省前5名。同时,积极开展净土保卫战,让土壤变得更净。
大力实施环境整治,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开展畜禽养殖业专项整治,畜牧业全部实现生态养殖。完成了县城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袁家团工业集中区污水收集管网以及湘商产业园和武阳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园区废水和县城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集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对乡镇政府所在地的村(居)实行农村生活垃圾清扫收集转运特许经营运营,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日常保洁实现常态化。
近三年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比例均达到100%,镇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均达到100%。2021年,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3.92%,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逐步普及,生活污水治理率超过60%的村达到65个;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行动和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储运有效落实,积极引导建设绿色住宅小区和绿色生态城区,绿色建筑得到规模化发展。
三、聚焦强效赋能,让生态绿色擦亮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近年来,绥宁坚持不懈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不断擦亮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实现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比翼齐飞”。
全面提升生态文明意识。以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为有力抓手,助推生态文明意识提升。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工作领导小组,高位推动创建工作,科学制订了《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工作实施方案》。强化规划引领,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突出“生态立县”主基调,编制完成了《绥宁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规划》,并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绥宁生态县建设的若干意见》等系列文件。强化宣传引导。深入开展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绿色发展方面的宣传工作,大力实施生态镇、村、绿色单位创建,推进绿色发展理念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
不断完善致富交通网。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46亿元,构建了高速公路、国省道、县乡道协同推进的综合运输体系。武靖高速实现通车,结束了县城30分钟不能上高速的历史。国省干线公路达到285公里。完成农村公路“窄改宽”627公里、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158公里。推动路长制建设,全面拉升公路养护管理水平,高质量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对农村公路进行提质改造,提升公路“好路率”。提升农业基础条件,修建农田机耕道、竹林道,其中2021年修建农田机耕道200公里,新修竹林道200公里。
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实施产业扶持发展政策。制订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绥宁县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进一步巩固杂交水稻制种、油茶、竹笋、黔邵花猪、青钱柳等优势产业,建设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立足生态优势和文化特色,加快核心旅游景点(区)建设,融合发展一产、二产。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打造一流的政务服务环境。
梧高凤至,花香蝶来。天赋异禀的生态环境,良好的营商环境,让绥宁县成为一方投资兴业的沃土。
守护“青山绿水”,掘金“美丽经济”,绥宁县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步履铿锵、阔步向前!
作者 | 中共绥宁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
(一审:凌熙 二审:袁琳 三审:蓝天)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港湘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本网站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投稿、引用,需注明来源"港湘新闻网",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云标签 点击对应标签查看更多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