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我国高水平开放的战略需求,充分利用海南的地缘优势,以更高水平开放打造面向太平洋、印度洋的重要开放门户,是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战略目标。
打造国家重要开放门户为战略目标的海南自由贸易港,要加快推进核心政策落地,增强国内国际关于我国坚定推进高水平开放、促进自由贸易的信心;要加快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发挥海南在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中的重要作用;要率先实施面向东盟等重点区域的单边开放,使海南自由贸易港成为中国与RCEP市场的重要交汇点;要主动对接CPTPP等高标准经贸规则,加快打造制度型开放新高地等。
加快推进核心政策落地
加快、加紧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核心政策落地,这是适应大势、服务全局的重要举措,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实质性运作的基本要求。“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是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体系的核心,其中“零关税”居“核心政策”的首位。“零关税”不简单是一个关税水平问题,更是一项特殊的制度安排,即“境内关外”的单独关税区。在这个前提下,海南自由贸易港其它各项政策落地就有了重要条件。这也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封关运作的首要任务。
一是实现全岛封关运作。特别是在美国滥施关税的大背景下,海南自由贸易港适时封关运作将彰显我国推进高水平开放的坚定决心与务实举措。适应国际经贸格局变化的新挑战、新需求,在做好充分准备的前提下,建议适时提前封关,以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更高水平开放,增强各方预期与信心;以有效发挥海南自由贸易港在我国反制美国贸易战中的重要作用。二是实行高水平“零关税”。海南自由贸易港封关运作,要从大局出发,出台“零关税”清单,使“零关税”商品覆盖范围达到99%以上,实现除限制与禁止目录外的商品进出自由便利。与此相适应,加快建立和完善“境内关外”的单独关税区的运行系统。三是开展加密资产等数字金融的探索。建议依托海南自由贸易港“推动建立区块链金融的标准和规则”等重要政策,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开展加密资产试点,允许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发行锚定离岸人民币的稳定币,与香港合作建立加密资产交易平台等。
加快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
2018年4月以来,海南“三大境外消费回流”取得初步成效:离岛免税销售额累积2100亿元,超400款特许药械在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落地,9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获批等。
面对高关税持续压缩国际市场空间,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海南自由贸易港就是要全方位扩大以消费为重点的市场需求;就是要适应国内居民消费结构转型趋势,提升国际化服务的供给能力,将更多消费留在国内;就是要通过扩大免签范围等举措,吸引更多国际游客,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旅游消费中心。
首先,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扩大免签范围。目前,我国已对38个国家单方面免签,对54个国家过境免签延长至240小时。扩大旅游免签政策,不仅是世界主要旅游消费目的地的通行做法,更有利于吸引全球游客。建议国家在充分利用海南59国免签政策的基础上,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借鉴香港、新加坡的做法,进一步扩大免签国家范围,尤其是尽快实现东盟国家全覆盖。
其次,要做大“三大消费回流”市场。一是做大“留学海南”市场,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实施更大范围的教育开放政策。例如,取消非义务教育须由中方主导的限制,在明确课程设置和安全条件下,赋予国外教育机构更大办学自主权;在海南率先取消在华留学生“校外实习”审批制,鼓励高校与企业合作为国际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争取让更多留学人才留在海南等。二是建设全球最大免税消费市场。2024年海南离岛免税购物渗透率为17.3%。若2030年,海南离岛免税购物渗透率达到2019年济州岛的水平(47%)、人均免税购物金额达到1万元,则2030年海南离岛免税购物消费规模将达到1660亿元。建议尽快出台并实施岛内居民购买进境免税商品正面清单;以放宽市场准入促进免税市场充分竞争;双港合作共建免税消费品标准体系、服务体系等,以使海南自由贸易港成为全球最具吸引力的免税购物目的地之一。三是全岛实施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部分政策,做大中高端医疗市场。若到2030年,有50%的海外就医在海南实现(约120万人次),人均医疗花费30万元,则将带来3600亿元的消费规模。建议将乐城先行区除“干细胞临床研究”外的开放政策扩大到全岛条件比较成熟且需求较大的地区。
第三,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提升国际化综合水平。总的看,海南自由贸易港具有举办重大国际会议的综合优势。博鳌亚洲论坛成立25年,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从中改院看,在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支持下,在相关机构的协调下,中改院已促成覆盖140多个国家、1600多个成员的世界自由区组织于今年10月10-12日在海口举办第十一届全球年会,并在年会期间与世界自由区组织联合举办首届世界自由贸易论坛。
加快打造我国单边开放最前沿
2024年,海南自由贸易港与东盟进出口额同比增长超62%,外资企业增长19.2%,对外投资额排名全国第7。市场是最稀缺的资源。在美国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实现“本国优先”的背景下,建议发挥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地缘优势,在“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前提下,支持海南对东盟、中东等重点区域实行全面的单边开放,使之成为区域自由贸易的重要平台,成为我国实行单边开放的最前沿。
一是以货物领域的单边开放打造东盟商品进入中国大市场的“大通道”。在全面实施“零关税”政策基础上,支持国内企业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及东盟相关地区建立采购中心、加工中心、保税仓储中心等;率先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实行RCEP原产地完全累积规则。适时将海南自由贸易港加工增值免税的比例下调至20%,由此增强海南自由贸易港在区域产业链供应链中的节点作用。
二是以投资领域的单边开放打造内地企业投资东盟、中东等新兴市场的“大平台”。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实现企业资金进出自由便利;改变对外直接投资由相关部门联合审批的做法,尽快实行备案制。同时,鉴于我国企业对外投资主要集中在能源矿产和制造业等领域,建议尽快取消海南自由贸易港对外直接投资所得免征所得税政策仅限于“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限制。
三是以服务贸易领域的单边开放拓展区域自由贸易空间。应在海南自由贸易港率先取消对日韩、东盟等服务业投资限制,率先全面实施《中欧全面投资协定》,支持符合条件的境外服务贸易企业以跨境方式提供优质服务;以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为重点深化研发和技术交流合作等。
四是以蓝色经济的单边开放推动实现“合作引领治理”新格局。例如,支持国内外企业合作开发以面向国内消费者为主的环南海邮轮旅游航线和产品;强化海水养殖合作,依托我国资本与技术,探索合作发展生态型、高产值深水网箱,大型智能化养殖渔场等。
加快打造制度型开放新高地
主动对标CPTPP等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加快打造制度型开放新高地,是海南自由贸易港积极营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的重大任务。依托封关运作等有利条件,海南自由贸易港有条件尽快成为我国制度型开放新高地。
封关运作时,应实施10项左右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达到或超过CPTPP水平;对数字贸易,制定实施全行业精简的数据出境负面清单,对标DEPA制定实施设施本地化措施。形成高度开放的市场准入规则体系。实现投资准入与市场准入的一体化管理;逐步实现负面清单外市场准入“无审批”;实现民企、外企、国企在准入许可、经营运营、要素获取、标准制定、优惠政策、政府采购等方面平等对待。在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上要有重要突破。例如,允许外资企业在商事领域自主选择法律适用;参照《香港国际仲裁中心机构仲裁规则》,出台《海南自由贸易港国际商事仲裁条例》;在不违背上位法核心原则的前提下,用好自由贸易港法规制定权,在对贸易投资领域的高标准经贸规则评估后转化为海南自由贸易港法规,尽快形成高水平地方性法规体系。在劳工等敏感领域开展实质性探索。海南自由贸易港可借鉴越南等的做法,率先探索实施国际劳工组织公约,以加大对劳动者的权益保护执法力度。
以更高水平开放将海南自由贸易港打造成为国家开放的重要门户,需要形成各方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合力。
要形成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的合力。从中央到地方,以《海南自由贸易港法》为主要依据,要尽快形成加快核心政策落地的法治保障,形成开放政策只能提升不能下降的法律约束,形成加快建设制度型开放新高地的法律突破。
要形成上下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合力。在统一领导协调下,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形成省内各职能部门和市县的合力;要加紧“低税率、简税制”及本岛居民零关税清单等政策落地,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的合力。
要统一认识、凝聚共识。在前不久博鳌亚洲论坛全球自由贸易港发展论坛上,我就有演讲嘉宾将自由贸易港与自由贸易试验区概念和功能等同、海南自由贸易港主要是保护环境等观点明确表示反对。海南自由贸易港与现有2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都是国家实行高水平开放的重要平台,但海南自由贸易港是“最高水平开放形态”,其核心政策不可复制。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港湘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本网站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投稿、引用,需注明来源"港湘新闻网",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云标签 点击对应标签查看更多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