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员提出“人工设计病毒受体”的病毒研究新思路

编辑:袁琳 发布时间:2024/11/1 11:16:00 来源:新华网

  据武汉大学消息,该校生命科学学院、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泰康生命医学中心严欢教授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石正丽团队以及华盛顿大学科研人员通过研究提出了“人工设计病毒受体”的病毒研究新思路,有望在不依赖天然受体的条件下构建易感细胞模型,进一步助力疫苗与抗病毒药物的开发。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

  论文通讯作者严欢介绍,受体识别是病毒感染与传播过程中的关键事件。细胞上的受体分子既是理解病毒入侵机制的核心线索,也是构建感染模型、推动病毒感染致病机制研究和药物研发的基础。然而,天然受体鉴定工作存在较高的不确定性与滞后性,有些重要病毒的受体鉴定几十年未有突破,严重阻碍了相关病毒学研究的深入推进。

  面对这一挑战,研究团队另辟蹊径提出了“人工设计病毒受体”的新设想,采取类似于“乐高积木”的模块化设计思路,将完整的受体分解为“病毒结合域”与“人工受体框架”两部分分别进行设计与优化,最终通过分子嫁接获得定制化病毒受体。

202411015491adcd195247549b6582f0e3b256e1_e35fbc05ccf747cf84271c8662129b32.jpeg图为人工病毒受体的设计思路。(研究团队供图)

  严欢介绍,在具体研究中,团队以新冠病毒为研究模型,深入分析了影响受体功能性的关键因素,开发了一套适用于冠状病毒的人工受体模块化设计方案,并通过结构生物学手段进一步揭示了人工受体发挥功能的分子机制。利用人工受体技术,团队为来自6个不同亚属的12种冠状病毒设计了具有功能性的人工受体,并利用基于定制化病毒受体的感染模型成功实现了HKU5等冠状病毒的分离培养。

  严欢表示,研究显示“人工设计病毒受体”的新思路具有显著的科学与应用价值,通过为一些受体未明且缺乏感染模型的病毒设计人工受体,有望突破病毒学研究瓶颈,促进相关病毒感染致病机制的基础研究以及疫苗与抗病毒药物的开发。(记者侯文坤)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港湘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本网站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投稿、引用,需注明来源"港湘新闻网",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云标签 点击对应标签查看更多相关资讯!

  • 广告
  • 广告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媒体爆料&招商合作)
0731-85588296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港湘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本网站所有。
任何媒体转载、投稿、引用,需注明来源"港湘新闻网",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媒体爆料热线 0731-85588296 招商合作热线 0731-85588296 合作联系邮箱 1392289199@qq.com 投稿邮箱 igxnews@163.com]
[ 网站备案:湘ICP备2023034186号-1]
Copyright ©2020 港湘新闻网 hkhn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