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可夫:油田“数维医生”

编辑:袁琳 发布时间:2025/3/18 9:46:23 来源:科技日报

刘可夫在焊接防窃电电路板。 受访者供图

  ◎记者 朱 虹  通讯员 田 斌

  29岁捧起省技能竞赛奖牌,31岁手握中国石油技能竞赛金牌,34岁被聘为集团公司技能专家,41岁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他就是大庆油田采油三厂数字化运维中心数控运维室维修电工刘可夫。

  经过多年努力,刘可夫练就了一套“望、闻、听、试”的故障查找方法,被大家称为油田“数维医生”。

  前不久,全国总工会公布2024年大国工匠培育对象名单,刘可夫名列其中。

  “再硬的‘骨头’也要‘啃’下来”

  在刘可夫的工作室,摆放着各种各样的零部件和研发“半成品”。“我爱摆弄这些小东西,把它们拼拼凑凑,没准就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刘可夫说,“它们可都是我的‘宝贝’。”

  前不久,他就用这些“宝贝”快速解决了井场难题。“这是我和团队研发的小型光伏控制器。”刘可夫指着桌子上一个“小黑匣子”对科技日报记者说,这款控制器是他和团队针对井场光伏控制器高故障率自主研发的。

  目前,刘可夫带领团队将这款小型光伏控制器安装在全厂512处光伏控制系统中,使设备故障率大幅降低,节约公司设备采购费5120万元。

  原本让全厂上下头疼的井场光伏控制器高故障率难题,就这样让刘可夫解决了。同事们都说:“没有问题能难倒他。”

  有一次,直流屏和保护柜发生故障,需要排查成千上万个接线端子,工作量巨大,技术人员一筹莫展。刘可夫到现场后,仅用螺丝刀就准确判断出端子接触状态,迅速完成排查工作。

  精湛技艺源自日复一日的积累。

  2002年,刘可夫成为一名配电线路工。“上杆”是他面临的第一个难题。

  老师傅们把脚插进脚扣,登上12米高杆,再单手用提绳把50斤重的维修零件拽到杆顶,进行安装……全套动作行云流水。站在电杆下,刘可夫却犯了难。

  “再硬的‘骨头’也要‘啃’下来。”刘可夫和电线杆较上了劲。中午,他顶着烈日爬杆。下班回家,他一条腿站着,另一条腿离地,弯曲身体,单手拽50斤重的一袋大米,苦练臂力。一个月后,刘可夫成了队里“上杆第一人”,登杆速度比老师傅还快。

  “所有的坚持都没有白费”

  随着油田数字化转型的推进,刘可夫和团队面临更多挑战。电机控制核心部件——变频器就曾让他们犯了难。“很多看起来一样的变频器,打开内部完全不同。该怎么使用和维护,谁也说不明白。”刘可夫回忆,“那段时间,我们白天进行试验研究,晚上自学数据包解析技术。”

  历时一百多天,他们把21种变频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全部搞懂。然而,应用后又有了新问题。工人反映,有两种变频器在改变模式后,无法正常使用。

  “我联系厂家,但对方没有给出解决方案。”刘可夫说。为了找到解决方法,他和团队查阅了大量资料,尝试了十多种技术方案,但全都失败了。

  直到有一天开车回家时,刘可夫突然想到,可以利用车载时钟的持续性原理来解决这个问题。后来,团队在这一思路的启发下,反复测试、不断优化,终于解决了变频器故障。

  “所有的坚持都没有白费。只要不放弃,办法总比困难多。”刘可夫说。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港湘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本网站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投稿、引用,需注明来源"港湘新闻网",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云标签 点击对应标签查看更多相关资讯!

  • 广告
  • 广告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媒体爆料&招商合作)
0731-85588296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港湘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本网站所有。
任何媒体转载、投稿、引用,需注明来源"港湘新闻网",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媒体爆料热线 0731-85588296 招商合作热线 0731-85588296 合作联系邮箱 1392289199@qq.com 投稿邮箱 igxnews@163.com]
[ 网站备案:湘ICP备2023034186号-1]
Copyright ©2020 港湘新闻网 hkhn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