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热情似火,也是水果出产的美好时节。7月30日,记者来到普迹镇金江村雷公坪片浏阳市灿新种养专业合作社,当地居民更习惯称其为“仰天塘水果基地。”
抬头一看,四周依旧是青葱的山。“这围绕着的十几座山头,都是我们的果园呢!”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循着声音,迎面走来一名身着朴素、满脸笑容的中年男子,他是这片果园的负责人赖更新,今年40岁。
“最近可忙不赢啊!”赖更新笑呵呵地说,这个果园开办有十多年了,每天都要迎接很多批顾客上门采摘。而基地负责人,虽然挂着自己的名,却是父亲五兄弟一起开垦出来的,年纪最长的大伯已经73岁,年纪最小的叔叔也有57岁,大家日日在果园忙碌,根据不同时节种植了一二十种水果,致力于打造“四季果园”,让游客一年四季都有水果可以采摘。
投身种植
村里有了“新鲜事”
“老板,帮我们再拿几个篮子。”“老板,帮我们称下重量……”赖更新和他的几名叔伯一边招待着前来采摘的顾客,一边热情地从小屋里端来一盘桃子,“这是我们正销售火爆的锦绣黄桃,大家尝尝口感怎么样。”
说话间,一名身着深色衬衫的农户背着刚刚采摘的黄桃回来了。
这是今年57岁的赖六林,村上最先在山里种水果的农户,在兄弟里排行第六,是赖更新的六叔。
要说几兄弟为何投身于水果种植、开办果园,可以说是机缘巧合。记者了解到,赖家一共有七兄妹,大哥赖再兴当过多年兵,退伍后,因为人公道、能服众,便一直在当地村上做事;五个弟弟年轻时都学过手艺,从事手工行当,赖六林是一名漆匠,哥哥们有的从事木匠、有的从事锯匠等,最小的妹妹嫁在了当地,家里从事水稻种植。
手工业行当收入不稳定,在农村,闲着不外出,就要在田里、地里忙活。赖六林想法多、爱尝试,做事又勤快。20世纪90年代,市场上椪柑销售火爆,尤其是过年时候家家户户都会买椪柑当年货,看到商机的他便尝试着自己种椪柑卖。
“我们以前就住在这片山林里,有田、有地、有山。”赖六林说,原来山上种的是木材,慢慢被自己换成了椪柑树。由于是粗犷式种植,气候也时有变化,果园面积虽然由几亩扩大到了一二十亩,但是收益并不稳定,赖六林也没有将其当成主业。
直到2010年前后,村上一名有意进驻水果种植业的农户,拉着赖六林去参观大围山的水果种植园。惊叹于大围山的水果品质,两人都对水果种植跃跃欲试。
“大围山水果好吃的秘诀是当地独特的小气候——好山好水,海拔高,日照强,昼夜温差大。但我们家附近也不差,是深山,山里不缺水,又是镇上海拔最高的地带,这是‘老天爷赏饭吃’!”很快,赖六林看中了自家的山林,随即开垦山林、修路建园,并从大围山镇购入了一批梨树苗,正式开启了自己的种植生涯。
当时村上鲜有水果种植户,赖六林之举也成了村上的“新鲜事”,大家都盼着“家门口”的水果惊艳亮相。
兄弟齐心
山里种出“四季果园”
赖六林很看好水果种植这一产业,也拉上了自己的几个兄弟,二哥赖桂生、三哥赖长清、五哥赖雪勇,以及小堂弟赖响清先后加入这支种植队伍。先是试种二三十亩黄金梨,随着人员增多,大家齐心流转山地、开垦山林,果园的面积越来越大、种植的品种越来越多。2016年,一家人成立了浏阳市灿新种养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大家一致推选赖桂生的儿子赖更新——下一辈里,他是唯一在家附近工作的,从事园林绿化,且经常帮着父亲忙活果园的事务。
随着果园逐渐兴旺,不久后,赋闲在家的老大赖再兴也加入了进来,除了老四在外坚持自己的手艺传承,赖家五个亲兄弟都成了果园的一分子,这个“兄弟果园”的名声也越传越广。
“对果园基地来说,种植单一品种确实更方便管理,但也很难维持客流,所以我们一开始就想发展多元化的采摘模式。”赖更新介绍。
于是,赖更新再次被委以重任——参加培训、外出学习。近年来,赖更新多次参加专题培训,努力成长为一名新型职业农民。学成归来后,又由他当“老师”,将知识传授给叔叔伯伯。
“只有掌握了技术,品质才能有保证。”为了掌握种植技术,几人全身心投入到果园的日常管理中,积极学理论知识、外出考察、请专家来基地施策……
由于坚持走原生态管理模式,果园的建设除了要选择优良品种,还需要良好的土壤条件。于是,赖家兄弟又请专家对土地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同时选用有机肥和农家肥,并在部分山林开展林下养殖,让土壤变得更加疏松肥沃。
如今,他们的“四季果园”已基本形成——春天有甜蜜多汁的春见粑粑柑,夏天有早桃、黄桃、翠桃、梨子、葡萄、李子等,秋冬以柑橘类水果为主,黄美人、黄金贡柚、甜橙、沃柑、沙田柚、蜜柚等各类橘子柚子相继成熟,一直可以采摘到来年春天。
文|图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莫瑜 彭红霞
实习生 刘紫玲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港湘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本网站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投稿、引用,需注明来源"港湘新闻网",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云标签 点击对应标签查看更多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