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湘菜餐饮业的智能化时代已经开启。今天,一位深耕湘菜多年的朋友高钧来访,兴奋地介绍他们研发的智能化快餐模式,让我们也兴奋起来。
这种模式不再局限于机器人炒菜,而是形成了整套流程,自称“三无模式”,即“无厨师,无刀厨房,无厨余垃圾”;由此实现“四个现代化”,即“厨房智能化、全供应链化、营运模块化、传播矩阵化”。这种模式,效益很是诱人,毛利40%以上,纯利10%左右。关键是人工少,省了很多麻烦,故而成功几率较高,风险小。高钧创办的餐馆,叫“正气食堂”。小小的门店,几十种菜排列展示,任由顾客选用,只要付出十多元便能美美吃一顿。我们去现场试餐时,只看见店子里人满为患,一座难求,而身边的其他门店却一片冷清。这种局面,不可能事先安排导演,而是顾客的自发选择。
“正气食堂”的厨房很小,烹饪机器更小,就像一台微波炉,占地少,清洁、安静,完全没有传统餐馆厨房的火热景象。我关心的是,菜谱如何数字化?高俊说,机器能把厨师语言转变为数字语言,自动生成程序。那么,切配打荷谁来干?也是机器干。你甚至可以用手机远程发出指令,指挥机器烹饪出你需要的菜肴。供应链也不必担心,净菜配送到店。
这种菜肴好吃吗?我们试了几种菜,还不错,与人工差别不大;作为快餐,算是合格了,作为自助式快餐,对顾客的吸引力更是超级强大。我没吃炒菜,只要了一份红烧肉。红烧肉油亮香喷,引人口水,如果不说,你绝想不到是机器人做的。
这种智能化模式,可以在几十平米的空间一天做几百份菜,特别适用于学生食堂、居民小区食堂;甚至可以延伸到家庭,让家里的厨房也智能化。
我不敢说机器人能一步登天,在“众口难调”的餐饮市场征服所有顾客,也不敢说机器人炒得出湘菜独有的锅气,但相信机器人的学习能力,一定能天天向上、技艺日进,让你服气;甚至能冒出一批烹饪大师,掌握烹饪中的独门绝技。
那么,未来的餐厅还有不有人工厨师的岗位?当然有。不过,厨师可能要改名叫技师,工作以研发、管理为主,而不是埋头在厨房里烟熏火燎。厨师学校也必须与时俱进,既传授技术,更传授理论,让学生学会研发新菜、设计菜谱,在“人机合作”中争得自己的主动位置。至于能走到哪一步,就看各自的造化了。
作者 | 彭子诚
(一审:凌熙 二审:袁琳 三审:蓝天)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港湘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本网站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投稿、引用,需注明来源"港湘新闻网",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云标签 点击对应标签查看更多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