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行·看振兴)东北蚕农织就“新丝路”:科技助蚕宝茁壮生长

编辑:袁琳 发布时间:2024/5/9 10:44:3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吉林5月8日电 题:东北蚕农织就“新丝路”:科技助蚕宝茁壮生长

  中新网记者 苍雁 石洪宇

  立夏时节,柞树已经吐出嫩绿的新叶。再过几天,在蚕室里“沉睡”数日的蚕宝将被搬至柞树上,食用新鲜的树叶。

  55岁的关伟时刻关注着蚕室里的温度和湿度是否达标,这关乎春蚕的食叶量、茧层均匀度等一系列问题。

14.jpg关伟在蚕室里观察着蚕宝的生长情况。 苍雁 摄

  养蚕就是生产蛋白。历史学家把蚕列为“改变历史进程的动物”且位居首位,用“大食物观”审视蚕桑产业,种桑(柞)蚕即是种粮。

  关伟是有着30多年养蚕经验的蚕农,长年在山上放养春蚕和秋蚕。其所在的四间村隶属于吉林省永吉县,柞蚕放养在这个东北县城已有近200年的历史。

  如今的关伟已经在老行当里走出“新丝路”。通过相关技术支持和品种优化,一斤蚕卵最高可产700斤左右蚕茧,数量每年都在高速递增。

  可以说,关伟家的丰产与科技息息相关。吉林省最早成立的柞蚕试验种场就位于永吉县,科研机构给蚕农提供了全套生产方案。

  吉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宝毓介绍,在永吉县共有4个柞蚕种源基地。立夏之后,科研工作者几乎每天都到养蚕区,查看柞树的长势,协助蚕农解决生产遇到的问题。

  张德君是永吉县口前镇德君蚕种场的负责人,他既是给蚕农提供蚕种的供应商,也是蚕农丰收时的收购方。科技全程把控蚕场的生产环节,选蛾、镜检、消毒、保温……张德君将显微镜下的筛选蚕种比作“灵魂环节”。

  吉林省地处长白山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柞木资源丰富,有柞蚕场60万亩。目前,吉林省已成为全国柞蚕用种(茧)集中繁育区,年繁育种茧110万公斤,占全国用种量的八成以上。

15.jpg蚕山上的秋蚕已经长大。(资料图) 冯薪竹 摄

  像关伟一样的蚕农在吉林省有8000余户,种地兼放蚕无疑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最佳选择。关伟享受着科技带来的红利,未来蚕农将使用无人机、轨道车或者吊索,提高生产效率。

  “种地带养蚕,一年收入顶三年”是当地流传已久的俗语。关伟趁着天气晴好,再次来到蚕山上,为春蚕放养做最后的准备。数月后,春蚕丰收,秋蚕上山。(完)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港湘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本网站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投稿、引用,需注明来源"港湘新闻网",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云标签 点击对应标签查看更多相关资讯!

  • 广告
  • 广告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媒体爆料&招商合作)
0731-85588296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港湘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本网站所有。
任何媒体转载、投稿、引用,需注明来源"港湘新闻网",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媒体爆料热线 0731-85588296 招商合作热线 0731-85588296 合作联系邮箱 1392289199@qq.com 投稿邮箱 igxnews@163.com]
[ 网站备案:湘ICP备2023034186号-1]
Copyright ©2020 港湘新闻网 hkhn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