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昌硕、张大千等海派名家作品在沈阳故宫展出

编辑:袁琳 发布时间:2024/4/25 10:02:3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沈阳4月24日电 (记者 韩宏)“百川归海——沈阳故宫院藏海上画派绘画展”,24日在沈阳故宫开展。

  沈阳故宫近现代书画收藏较为丰富,包括各时期海派名家的作品。展览选取33件院藏海派名家作品,从“海上画派的形成与发展期”“海上画派的成熟深化期”“海上画派的衍化期”三个单元,介绍海上画派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

39.jpg4月24日,“百川归海——沈阳故宫院藏海上画派绘画展”在沈阳故宫开展。图为《清赵之谦设色牡丹图》。(沈阳故宫博物院供图)

  据沈阳故宫博物院副研究馆员王喆介绍,从19世纪中叶上海开埠通商,到1896年海派大家任伯年逝世,是海上画派的形成与发展期。主要的代表画家有赵之谦,并称“三熊”的任熊、张熊、朱熊,“四任”中的任薰、任预、任伯年,还包括虚谷、蒲华、胡公寿等人,他们以写意花鸟和人物为主,将工笔、写意、没骨的技法兼施并用,形成了构图虚实相生,色彩浓中见淡的艺术风格。

  展览中,《清赵之谦设色牡丹图》吸引了游客的目光。此画山坡之上牡丹数株,红、白、蓝、粉各不相同。全图用墨色浓淡、线条疏密衬托石头的坚挺和牡丹的艳丽,实密与虚疏相对,鲜艳与素色配合,使画面充满生机。

40.jpg图为《清吴昌硕设色秋意图》。(沈阳故宫博物院供图)

  在“海派绘画的成熟深化期”单元,《清吴昌硕设色秋意图》展出,画中秋天的黄菊、秋日的红叶,被巧妙安排在同一画面中,花与叶色彩浓艳清新,使收获季节变得更加成熟;画中心用淡墨轻绘一块竖石,将黄花、红叶很好串连一体,也使画面愈加稳定与平衡。

  王喆说,1897年至海派巨擘吴昌硕谢世的1927年,这个时期是以金石学篆籀(zhòu)和草书笔法入画,“金石气”画风达到鼎盛。“金石气”在吴昌硕等人的大写意花鸟画以及书法、篆刻中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影响了齐白石等艺术家,并在王震等后继艺术家的创作中得到了广泛的继承与播散。

42.jpg图为《张大千设色柳荫仕女图》。此画是海派名家张大千早期仕女的典型作品。(沈阳故宫博物院供图)

  在“海上画派的衍化期”单元,展出了《现代黄宾虹设色蜀中山水图》《现代张大千设色柳荫仕女图》《现代丰子恺设色饮水思源图》等。其中,《现代张大千设色柳荫仕女图》是张大千早期仕女的典型作品,构图、笔墨、敷色都很淡雅,取法唐寅的飘逸仕女。背景两株柳树,仕女肩部不明显,单臂倚树而立,手执纨扇,身姿细弱,着装素雅,线条柔美而流畅。

  据介绍,约20世纪30年代左右,吴湖帆、吴待秋、吴子深、冯超然、黄宾虹、贺天健、刘海粟、张大千等一大批名家在中国画坛各领风骚。新中国成立之后,伴随着时代的变迁,海上画派也随之衍变,出现以新中国新气象为主题的绘画作品。主要的代表画家有丰子恺、程十发等人,其作品在题材、技法和风格上形成了有别传统的、鲜明的时代特征。

  王喆表示,展览中的作品富于时代气息,从内容、形式、意境上不断创新,与时俱进,不仅反映了当时大众的欣赏趣味,也满足了多元化的文化需求。(完)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港湘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本网站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投稿、引用,需注明来源"港湘新闻网",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云标签 点击对应标签查看更多相关资讯!

  • 广告
  • 广告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媒体爆料&招商合作)
0731-85588296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港湘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本网站所有。
任何媒体转载、投稿、引用,需注明来源"港湘新闻网",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媒体爆料热线 0731-85588296 招商合作热线 0731-85588296 合作联系邮箱 1392289199@qq.com 投稿邮箱 igxnews@163.com]
[ 网站备案:湘ICP备2023034186号-1]
Copyright ©2020 港湘新闻网 hkhn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