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补完牙齿就买甜品!文学家的“吃货”属性有多强?

编辑:袁琳 发布时间:2024/4/30 9:15:49 来源:湘遇

  4月23日,新茶饮乐乐茶与译林出版社在联名活动中推出新品“烟腔乌龙”,因采用文学家鲁迅形象进行宣传引发争议。4月28日,乐乐茶下架了相关文宣和周边。

  尽管茶饮品牌单方面与文学家“联名”欠妥当,但是,可见鲁迅作为“吃货”尤其是甜品爱好者的形象深入人心。

  最近,一部美食纪录片《鲜生史》,也让我们看到了先生们的另一面。

16.jpg

  鲁迅有多爱吃甜食?

  “1913年5月3日,午后,赴王府井牙医徐景文处治牙疾,约定补齿4枚。过稻香村,买饼干一块。”

  “1913年5月10日,晚往徐景文处治齿,归途过临记买饼饵一元。”

  鲁迅的日记里,透露着甜蜜的倔强。

  1912年至1935年,鲁迅牙疼共有13次,看牙医牙75次。30岁的鲁迅嘴里只剩下5颗真牙。49岁,他拔掉了病坏的最后一颗牙。

  导致他坏牙的老北京甜点里,少不了大家都爱吃的萨其马。

  鲁迅请客吃饭,一直惦记两件事,一是甜食点了没有,一是甜食上了没有。

17.jpg

  北宋,“文界老饕”苏轼被贬广东惠州。

  一般人可能会郁闷,但苏轼却沉浸在水果自由带来的快乐之中。

18.jpg

  900多年前,惠州一日只杀一只羊,收入微薄的苏轼买不起羊肉,就打起了边角料羊脊骨的主意。

  把羊脊骨煮熟沥干,用酒腌渍,撒薄盐烤至微焦。

  于是,“得微肉于牙綮间,如食蟹螯”。

  四川人是懂吃的。

19.jpg

  苏轼还把吃骨头的快乐写信分享给弟弟苏辙。这种狗听了都要不开心的吃法,却流传至今。去惠州一趟,不吃一顿烤羊脊骨,可不划算。

20.jpg

  苏轼留下的菜谱还不止这个。

  苏轼在《书陆道士诗》中写道:“罗浮颖老取凡饮食杂烹之,名谷董羹,坐客皆称善。”

  把肉和菜“咕咚咕咚”倒进沸腾的汤底中,这种吃法是不是很耳熟?

  广东人称之为打边炉,对湖南人来说,就是清水火锅。

21.jpg

  “酒酿清蒸鸭子、鹅掌鸭信……”

  我们读《红楼梦》会馋,因为南京人曹雪芹从小就会吃。

  曹雪芹少时,最爱吃糟鸭信(鸭舌)。一盘原料牺牲十几只鸭子才能成就,在当时只有富贵人家才能吃得起。

22.jpg

  他也借宝玉的口,讲了这道菜的最佳吃法。

  “宝玉因夸前日在那府里珍大嫂子的糟鹅掌鸭信。薛姨妈听了,也忙把自己糟的取了些来与他尝。宝玉笑道:这个须得就酒才好。”

23.jpg

  如今,南京人早已把鸭子做到了极致。糟鸭信、糟鹅掌、鸭胗、鸭翅、公母鸭汤、鸭血粉丝、八宝葫芦鸭、鸭舌冻……都已是寻常菜品。

  不过,盐水鸭才是永远的第一。

  南京人说,没有一只鸭子能活着游过长江。

24.jpg

  纵观文学先生们的饮食故事,最爱的那一味,总是属于故乡或童年的。

  鲁迅儿时一边看社戏一边吃的茴香豆,苏轼离乡多年思而不可得的眉山元修菜(油苕),曹雪芹童年最爱的糟鸭信……

  终究是回不去的时光最美,无忧无虑时吃什么都好味。

  当然,人生失意时,美食也是一种宽慰。

  鲁迅曾想“不干了”的老北京有甜滋滋的萨其马、京八件,苏轼被贬的惠州有荔枝,儋州有生蚝,白居易被贬时的忠州(今重庆忠县)有在京城难得吃到的山笋。

25.jpg

  于是,一顿珍馐饱腹后,文学家便历练成了美食家。

  如果你在为自己想喝奶茶,想吃碳水、甜点、烧烤而感到罪恶,不如从CCTV9和腾讯视频播出的《鲜生史》中获得安慰。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港湘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本网站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投稿、引用,需注明来源"港湘新闻网",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云标签 点击对应标签查看更多相关资讯!

  • 广告
  • 广告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媒体爆料&招商合作)
0731-85588296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港湘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本网站所有。
任何媒体转载、投稿、引用,需注明来源"港湘新闻网",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媒体爆料热线 0731-85588296 招商合作热线 0731-85588296 合作联系邮箱 1392289199@qq.com 投稿邮箱 igxnews@163.com]
[ 网站备案:湘ICP备2023034186号-1]
Copyright ©2020 港湘新闻网 hkhn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