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已发生相关危重症病例,湖南疾控提醒警惕“蘑菇杀手”

编辑:袁琳 发布时间:2024/8/1 15:53:19 来源:三湘都市报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8月1日讯(全媒体记者 李琪 通讯员 吴诗蓝 曾星怡)继剧毒鹅膏后,另一位潜在的剧毒“蘑菇杀手”,也开始逐渐潜伏于湖南的山林间。看似普通却有剧毒的亚稀褶红菇,一不小心误食,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467.png

  目前我省已发生相关危重症病例,严重威胁生命健康。7月31日晚,湖南疾控发出警示:警惕剧毒的亚稀褶红菇,野生蘑菇难分辨,切莫采摘食用。

  亚稀褶红菇“受伤”后变红不变黑

  疾控专家介绍,亚稀褶红菇并非地方稀有,我省的混交林中均有分布,常出现在夏末秋初。其子实体中等至大型,菌盖直径约6厘米至12厘米,表面呈灰白色、浅灰色至煤灰黑色,成熟后菌盖中部会向上翻卷,边缘没有明显的条棱。

468.png(亚稀褶红菇的典型特征:“灰帽子(菌盖)、灰裤子(菌柄),伤变红(受伤变红后不变黑)”。)

  菌肉和菌褶均呈白色,受伤后则变红,菌柄粗短,表面灰色。典型的特征为:灰帽子、灰裤子(菌柄),伤变红(受伤变红后不变黑)。

  亚稀褶红菇与老百姓经常采食的“火炭菌”(又名稀褶红菇、密褶红菇)极为相似,且经常生长在同一环境,极易误采误食引起中毒。

  中毒主要表现为横纹肌溶解

  亚稀褶红菇中毒主要表现为横纹肌溶解型,一旦误食,中毒症状迅速发作。通常在食用后10分钟至1小时内,中毒者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等胃肠道不适。

  24小时后,症状加剧,出现全身乏力、肌肉痉挛性疼痛、血尿或酱油色尿液等严重症状,肌酸激酶水平急剧上升,这些表现预示可能发展成多器官功能衰竭,最终导致死亡。

  疾控专家提醒,预防亚稀褶红菇中毒最安全的方法是不采,不食,不买,不卖野生菌。民间流传的辨别方式不可信,肉眼判断不可靠。

  食用野生菌后发生不适立即就医,保留蘑菇样品或图片以便专家鉴定,指导治疗。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港湘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本网站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投稿、引用,需注明来源"港湘新闻网",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云标签 点击对应标签查看更多相关资讯!

  • 广告
  • 广告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媒体爆料&招商合作)
0731-85588296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港湘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本网站所有。
任何媒体转载、投稿、引用,需注明来源"港湘新闻网",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媒体爆料热线 0731-85588296 招商合作热线 0731-85588296 合作联系邮箱 1392289199@qq.com 投稿邮箱 igxnews@163.com]
[ 网站备案:湘ICP备2023034186号-1]
Copyright ©2020 港湘新闻网 hkhn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