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带货?数字人上场,真人不能“隐身”

编辑:袁琳 发布时间:2024/8/30 16:14:00 来源:北京晚报

  深夜,直播间内连续讲解了数十小时的主播,依旧精神抖擞,滔滔不绝地推荐产品、介绍产品特性,还时不时地与观众互动。如果不是屏幕角落的一行小字,很难发现不知疲倦的主播实际是数字人。据新华社报道,近期,“数字人带货”概念再度火爆,不少头部平台纷纷推出数字人主播。

  近两年,AI技术蓬勃发展,越来越多数字人走进直播间。今年4月,某知名企业家的数字分身“首秀”在一片红海的电商领域,激起不小的浪花。“618”期间,更有一批企业老总数字人组团“出道”。可以预见,直播数字人大规模产业化将加速推进,数字人直播带货将越来越普遍。

399.png

  与真人相比,数字主播有一定优势。“少则几千块就能完成整套虚拟形象的设计,加上一般的直播设备也不过万元”,就能让数字人不分昼夜、状态如一地工作。不仅公司运营成本可以大幅降低,而且,数字主播人设稳定、突发状况少,不会因为“塌房”给公司造成负面影响,是所有老板心目中当之无愧的好“员工”。

  但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数字主播能带来新鲜感,也带来陌生感以至困惑。据报道,不少消费者和直播间负责人都认为,真人主播对观众的情感陪伴难以被数字人替代。此外,定制数字人模型可能涉及侵权,如未经他人同意而使用真人姓名、声音、肖像,或克隆声音、语音合成,都涉嫌侵犯他人权益。由于真假难辨,数字主播也可能造成消费者误判,比如有的商家擅用明星形象,通过AI换脸制作带货视频,尽管部分视频下方标注了“内容疑似AI生成”,但消费者还是以假为真。

  AI技术仍在完善迭代阶段,涉及的道德、法律问题,可以逐步厘清。数字主播匆忙“上岗”,若只是互动时驴唇不对马嘴,也还不是大问题。最让消费者担忧的是,“假人”侵害“真人”的权益,应该找谁说理。普通人或许不介意主播是真人还是假人,但一定在意买到的是真货还是假货。某些不法商家使用数字主播,不只是为了降本增效,还藏了金蝉脱壳的歪心思。有的数字主播,带的货质量差甚至无商标厂家等必要信息,消费者一提索赔,数字人不是不回复、霸道禁言,就是弃车保帅、“人去楼空”。若任由数字主播野蛮生长,不仅消费者会在真假难辨的直播中产生不信任感,电商行业内部也将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不良现象。

  数字人上播,需谨防有人乘机“浑水摸鱼”。今年7月1日起实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要求,直播带货必须说清楚“谁在带货”、“带谁的货”;《北京市直播带货合规指引》同样点明,人工智能技术合成的虚拟对象及内容也要符合相应的合规要求。法律法规面前,数字人例外,遵守规矩是带货不变的前提和底线。数字主播虽是虚拟形象,但“马甲”背后的团队是真实的个体,厘清AI技术开发、运营、使用者的责任边界,严格审核假人背后的真人再开播,才能切实维护好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好这一新兴产业的正常秩序。

  数字人带货,莫演变为“带惑”;主播可以虚拟,但权责万万不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港湘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本网站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投稿、引用,需注明来源"港湘新闻网",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云标签 点击对应标签查看更多相关资讯!

  • 广告
  • 广告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媒体爆料&招商合作)
0731-85588296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港湘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本网站所有。
任何媒体转载、投稿、引用,需注明来源"港湘新闻网",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媒体爆料热线 0731-85588296 招商合作热线 0731-85588296 合作联系邮箱 1392289199@qq.com 投稿邮箱 igxnews@163.com]
[ 网站备案:湘ICP备2023034186号-1]
Copyright ©2020 港湘新闻网 hkhn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