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的事情说七遍”!四字铭文“实证”北京三千年建城史
新华社北京4月25日电 人们常说“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但三千年前,有件重要的事情被“说了七遍”。??“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4日揭晓,入选项目北京房山琉璃河遗址出土的五件青铜器引人注目。北京联合大学校长、考古学家雷兴山说:“铭文证实了召公亲自到燕地主持燕都营建,是北京建城史最早的出土文献,实证了首都北京三千年建城史。”??
文物 考古 青铜器 召公 2025/4/27 11:35:59
探秘海昏侯墓背后的文物修复师
中新社记者近日来到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内的文物修复室,探秘文物修复师如何“唤醒”文物里的大汉文明。11月27日,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的文物修复室内,文物修复师正在清洗竹简。海昏侯墓出土竹简的文物修复师何文清表示,竹简修复工作既是修物也是修心。
文物 考古 博物馆 青铜器 2024/11/29 16:22:32
世纪光影 人物故事|他们让国宝再获新生
新华社记者韩居策摄  曹静楼看到的这张照片,正在新华社主办的“国社之镜·世纪光影”新闻摄影展上展出。  当时,为更好进行文物保护、研究工作,故宫博物院计划为馆藏国家一级文物制作复制品,莲鹤方壶就是其中之一。  2006年,莲鹤方壶交到了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修复师、赵振茂的另一名徒弟王有亮手中,国宝迎来了一次重要修复。
文化 文物 国宝 青铜器 2024/10/10 11:54:11
宝鸡城,藏着“最早的中国”
何尊铭文标志着“中国”作为词组首次出现。此外,何尊铭文还出现了最早的有心之“德”。3000多年间,“中国”一词逐渐突破了地理概念,上升为民族与文化认同的高度,达到文化、政治以及心理认知的高度统一。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副院长翟慧萍介绍,逨盘铭文是记录周王最多的,印证了《史记·周本纪》中西周诸王世系的真实性,逨盘由此被誉为“中华第一盘”。??根据秦公镈的135字铭文,考古人员推测,器物主人为秦国的第五位国君秦武公。
文化 文物 考古 炎黄文化 2024/9/27 11:46:44
从殷墟“小物件”洞察商代“工匠精神”
8月25日,在位于河南安阳的殷墟博物馆内,精美的玉器、骨器、青铜器吸引游客观赏。图为鸟形骨刻刀。图为嵌绿松石骨蛙。这些文物出土于安阳市殷墟宫殿宗庙遗址,距今已3300多年,是用玉和动物的骨、角、牙等制成的生活用器、生产工具、乐器、装饰品、雕刻艺术品等,其雕工精细,形态逼真,方寸之间可洞察商代匠人的“工匠精神”。图为玉鳄鱼形器。
文物 考古 青铜器 工匠精神 2024/8/26 14:19:25
宝鸡142件“国家宝藏”聚首申城
据了解,此次展览中来自“青铜器之乡”宝鸡的142件“国家宝藏”聚首申城,涉及石鼓山墓地、眉县杨家村窖藏、庄白村窖藏、鱼国墓地等重大考古发现。礼乐文明还深刻影响了中华航海文化,是中国古代航海事业能够开拓进取、晖光日新,长期领先世界并与海外和平交流的文化根源。  据悉,本次展览由上海市交通委员会、宝鸡市文物局指导,宝鸡市8家博物馆共同参展。展期将持续至10月8日。
文化 文物 考古 博物馆 2024/7/9 8:58:53
武王墩墓考古:动植物遗存回溯舌尖荆楚
武王墩考古项目执行领队方玲说。  风味“回归” 动植物遗存回溯舌尖荆楚  所谓“钟鸣鼎食”,就是击钟奏乐,列鼎而食。  此番武王墩墓考古发掘,可见一斑。在武王墩出土的这些底部有烟炱痕迹的青铜烹煮器内,考古人员发现大量动植物遗存,包括牛、猪、狗、獐、梅花鹿、鸭、雉等,还有鲇鱼、青鱼等不同种鱼类。截至目前,武王墩主墓发现两组编钟,保存基本完整。
文化 文物 考古 博物馆 2024/5/29 8:53:32
  • 广告
(媒体爆料&招商合作)
0731-85588296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港湘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本网站所有。
任何媒体转载、投稿、引用,需注明来源"港湘新闻网",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媒体爆料热线 0731-85588296 招商合作热线 0731-85588296 合作联系邮箱 1392289199@qq.com 投稿邮箱 igxnews@163.com]
[ 网站备案:湘ICP备2023034186号-1]
Copyright ©2020 港湘新闻网 hkhn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