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潜频次创纪录!“蛟龙”号完成今年技术升级后首次海试任务
记者从自然资源部了解到,2月27日至3月25日,“深海一号”船携“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完成2025年技术升级后的首次装备试验任务。通过此次高频次、高质量下潜,推动我国第一台自主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总体下潜能力大幅提升,为实施后续高强度运行提供坚强保障。  “蛟龙”号此次技术升级后将投入自然资源部深海典型生境调查等任务,预计2025年下潜将超过80次。
中国军情 蛟龙 2025/3/27 11:34:47
“蛟龙号”完成2024西太平洋国际航次科考最后一潜
科考队员高伟参与了2024西太平洋国际航次科考最后一潜,走出“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载人舱,他激动地向中外科考队员分享今天的下潜见闻。新华社记者 王聿昊 摄  船时11日13时51分,“蛟龙号”在西太平洋海域维嘉海山结束5个半小时的海底作业,载着潜航员赵晟娅、张奕及科考队员高伟,从水深1783米的海底上浮。船时15时10分,“蛟龙号”回到支持母船“深海一号”后甲板,标志着本航次科考的18次下潜任务圆满完成。
蛟龙 2024/9/12 8:37:10
“蛟龙号”从约4700米深海带回5种生物
新华社“深海一号”8月28日电“蛟龙号”载人潜水器28日完成2024西太平洋国际航次科考第9次下潜作业,潜航员傅文韬、下潜科研人员张睿妍和王琪从4706米深海采集到5种生物样品。在约5小时的海底作业中,共观察及拍摄到肉食海绵、玻璃海绵等近10种海绵生物,采集到海参、海绵、海百合、海星、珊瑚5种代表性生物样品。
深海生物 蛟龙 2024/8/29 8:28:53
11年后再访“蛟龙”:科学家眼中的深海探索
新华社“深海一号”8月23日电 通讯|11年后再访“蛟龙”:科学家眼中的深海探索  新华社记者王聿昊  8月22日,正在西太平洋海域进行2024西太平洋国际航次科考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迎来老朋友——来自中国香港的海洋生物学家、香港浸会大学教授邱建文。而今,邱建文在“蛟龙号”首个国际航次中,与来自五大洲的科学家一同探寻西太平洋的深海奥秘。
蛟龙 深海生物 2024/8/23 15:52:53
“蛟龙号”顺利完成300潜
8月18日,“蛟龙号”在西太平洋海域完成下潜出水。  2024西太平洋国际航次科考队8月18日在西太平洋海域顺利完成“蛟龙号”航次首潜,这也是我国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的首台7000米级大深度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的第300次下潜。历经海试、试验性应用、业务化运行等阶段,“蛟龙号”已在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留下足迹。
中国军情 蛟龙 2024/8/19 8:14:56
  • 广告
(媒体爆料&招商合作)
0731-85588296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港湘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本网站所有。
任何媒体转载、投稿、引用,需注明来源"港湘新闻网",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媒体爆料热线 0731-85588296 招商合作热线 0731-85588296 合作联系邮箱 1392289199@qq.com 投稿邮箱 igxnews@163.com]
[ 网站备案:湘ICP备2023034186号-1]
Copyright ©2020 港湘新闻网 hkhn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