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舒勇: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引导人工智能平台的发展
舒勇新华网北京3月6日电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开明画院副院长、湖南省美协副主席舒勇在接受新华网专访时建议,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引导人工智能平台发展。舒勇建议,通过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加强跨语言交流和国际合作、推动传统文化的数字化和创新以及培养人工智能思维和文化素养等措施,引导我国人工智能平台的发展,让人工智能平台为中国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的提升作出积极贡献。
人工智能 炎黄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新华网]
文化中国行|旧石器时代的重要见证——揭秘吉林和龙大洞遗址
现有发现表明,和龙大洞遗址是目前东北亚地区已发现面积最大、文化内涵最丰富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旷野遗址,拥有中国长白山地区乃至东北亚地区年代最早、最清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序列,是东北亚最早开发利用黑曜岩原料的遗址,拥有东北亚最早的细石叶技术产品和刃部磨光石器,是近年来东北亚旧石器考古世界级的重要发现。??
文物 考古 石器时代 [新华社]
星空有约丨角木蛟与亢金龙:三月“见龙在田”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 题:角木蛟与亢金龙:三月“见龙在田”??公历三月、农历二月,入夜时分,星宿“角木蛟”“亢金龙”渐次升起,中国人喜爱的东方苍龙回来了。??东方苍龙七宿中,代表龙角的角木蛟、代表龙颈的亢金龙,构成完整的龙头,蛟腾龙跃浮出天空,就是我们说的“龙抬头”,也是《易经》所说的“见龙在田”。??此际正值二十四节气的惊蛰前后,角木蛟、亢金龙升起,是古代农业社会的重要授时标志。
文化 天文 金龙 见龙在田 [新华网]
文化传承发展|铸魂育人凝聚文明力量
天津推动文化传承发展,坚持以文化人,推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津沽大地牢牢扎根。??在天津第一个“好人社区”,“做好事不能等不能停”的理念深入人心,好人深度参与的社区治理模式深受居民百姓欢迎。??近年来,天津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2024年开展4.7万余场宣讲活动……在津沽大地上,以文化人热潮涌动,文明力量润物无声。??
文化 文明发展 [新华社]
千城百县看中国|羊毛毡里的热爱与传承
羊毛毡制作以其独特的工艺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承载着草原文化和牧民的智慧,成为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项以羊毛为原材料的传统手工艺,历经岁月沉淀,至今仍焕发着独特魅力。  内蒙古科尔沁左翼中旗羊毛毡手工艺人韩图雅,从14岁开始接触羊毛饰品制作,随后系统学习羊毛毡制作工艺。
文化 艺术 手工艺 毛毡 [新华社]
美国返还41件中国文物艺术品
此次返还的41件文物艺术品在2024年11月由美国纽约曼哈顿区检察官办公室缴获,包括玉器、陶器、瓷器、青铜器、建筑构件、木雕造像、石雕造像、铜造像等,种类丰富,材质多样,时代跨度大,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2009年1月14日中美两国首次签署防止中国文物非法入境美国的政府间谅解备忘录以来,已合作成功实现20批次594件/套流失美国的文物艺术品回归中国。
文物 国家文物局 艺术品 [新华网]
节令之美|惊蛰仲春始,大地万物新
“阳气初惊蛰,韶光大地周”,北京时间3月5日16时7分将迎来惊蛰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春雷在召唤,各种虫儿睁开惺忪的睡眼,钻出洞穴,感受春光。其实,惊扰虫儿们的并非只是春雷,还有气温的回升。??“仓庚就是黄鹂,因其美丽的外形和清脆的鸣叫,深受人们喜爱,俨然一位春天的使者。”对于黄鹂,古代的文人墨客多有描绘。蛰虫惊醒,天气转暖,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田野间处处是繁忙景象。
文化 惊蛰 [新华网]
香港演艺学院署理校长文国端:《哪吒2》热映是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的缩影
香港演艺学院署理校长、英国人文国端近日观看影片后表示,这部电影票房的成功反映了全球对中国文化的日益关注,是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的缩影。  他认为,《哪吒2》引人注目的特点之一,是将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代叙事技巧相结合。  文国端认为,通过《哪吒2》这样的作品,中国文化正在以更加自信的姿态参与全球文化交流。
香港 炎黄文化 中国电影 哪吒 [新华网]
一日禅:一苦一甜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 摄影:寂弘法师一苦一甜,是生活。一朝一夕,是日子。
[凤凰网佛教文化]
让文物“说话”——从协和百年老建筑修缮看文化遗产保护
2019年起,协和医学院启动文物修缮工作。记者近日走进这片老建筑,聆听专家学者对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真知灼见。“消除隐患、修旧如旧、恢复历史原貌”是修缮工作的原则。修复后的协和医学院弧形廊民国初年建筑内檐彩画。2023年4月,协和医学院壹号礼堂,沈媛在“复鸣——协和百年管风琴音乐会”上演奏。王辰表示,文物建筑修复修缮,为的就是把跨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
文物 考古 管风琴 [新华网]
印顺委员:以南海佛教文化为纽带促民心相通
2015年,印顺提出打造“南海佛教文化圈”的理念,倡导以文化交流找契合点,打破地域疆界,促进文化交融。印顺表示,希望继续助力促进中尼民心相通,巩固中尼友好关系。  印顺认为,在当前时代背景下,中外佛教界以其文化底蕴和普世价值观,能够为世界和平、合作共赢、民心相通提供独特的精神力量和实践路径。
佛教 [中国新闻网]
西藏拉萨楚布寺僧人迎藏历木蛇新年
2月27日,是藏历十二月二十九,西藏拉萨楚布寺举行“羌姆”(跳神)活动,以驱邪送崇、祈福禳灾,同时表达对藏历木蛇新年的美好祈愿。跳神,是由藏传佛教僧侣表演的一种宗教舞蹈,有单人舞、双人舞和集体舞三种形式。
舞蹈 [中国新闻网]
  • 广告
(媒体爆料&招商合作)
0731-85588296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港湘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本网站所有。
任何媒体转载、投稿、引用,需注明来源"港湘新闻网",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媒体爆料热线 0731-85588296 招商合作热线 0731-85588296 合作联系邮箱 1392289199@qq.com 投稿邮箱 igxnews@163.com]
[ 网站备案:湘ICP备2023034186号-1]
Copyright ©2020 港湘新闻网 hkhn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