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沈阳故宫文物新生背后的故事
新华社沈阳8月27日电 题:探访沈阳故宫文物新生背后的故事??沈阳故宫博物院典藏部书画装裱修复组正对文物进行修复。今年是48岁的洪涤在沈阳故宫博物院从事书画装裱修复的第14个年头。据悉,沈阳故宫博物院书画保护与修复技术相对成熟,书画类文物装裱修复工作已历经三代传承。游客在沈阳故宫博物院参观。
文物 博物馆 书画 沈阳故宫 [新华网]
本性法师《一月映万川》:中华汉传佛教四大禅法的由来
本文出自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的《一月映万川——中华汉传佛教四大禅法修学入门》,书中梳理了中华禅四大禅法,即默照禅法、看话禅法、念佛禅法、止观禅法的创立、传承、法理依据和修证方法,是佛教院校学生、社会禅学爱好者、广大佛教信众等修学中华禅四大禅法的入门读物。一者报怨行,二者随缘行,三者无所求行,四者称法行。
文化 佛教 读书 汉传佛教 [凤凰网佛教文化]
文化新观察|古城正定何以日新?
这座拥有1600多年建城史的古城何以历久弥新?  “历史是一座城市的骨,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魂,历史文化价值就是古城正定的支撑所在。”新华社记者王思北 摄  在王志敏看来,古老正定之所以勃勃日新,是因为走对了“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路子。接下来,正定将持续以融合的理念激发文化遗产活力、促进经济发展。
文化 文物 考古 正定 [新华网]
一部家训,留下绵长回响
文化中国行丨“走读吴越”⑤一部家训,留下绵长回响吴越文化研学课程上,孩子们正在抄写《钱氏家训》。《钱氏家训》本是钱镠垂诫子孙的家族智慧,却早已超越时代,超越了一族一姓的范畴,在历史上留下绵长回响。  它是如何从一族家训,上升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文化财富的?《钱氏家训》更像一部通俗易懂、儒家经典的“大众读本”。  步入厅堂,一侧墙上的《钱氏家训》映入眼帘,另一侧则记录着他的成长轨迹,互为映照。
国学 吴越文化 家训 钱氏家训 [潮新闻]
烟火乡愁世遗城——解码古城泉州的文化自信样本
新华社福州8月25日电 题:烟火乡愁世遗城——解码古城泉州的文化自信样本  新华社记者江时强、邰晓安、吴剑锋  泉州,枕山襟海,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马可·波罗笔下盛赞的东方大港。这种多元文化的共存共融,是泉州丰富而独特的文化景观。2023年,泉州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8652.9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千亿元大关。
泉州 乡愁 刺桐 洛阳桥 [新华网]
一日禅:一半要争,一半要随
没有唾手可得的幸福,发愤图强,主动争取才能一步步接近幸福。随,不是随波逐流,而是知止而后安。能力与条件的限制,很多人事只能随遇而安,随缘而止。争,人生少遗憾;随,知足者常乐。
[凤凰网佛教文化]
一位出家人真实经历:佛学院生活并非弃绝红尘那样简单
从退学到遇上“非典”,这是一位出家人求学之路上的真实经历;面对这些经历他只是一笔带过,而在提到佛学院的生活与读书的时光,他又以细腻入微的笔触,把我们的思绪带到他的过去。这是中国佛学院栖霞山分院与吉林省佛教协会联合办学的课程内容。学员近200名,都是来自吉林省内的寺院负责人或主要执事。至今已有40多年办学历史,累计培养出1300余名学生。“最古燕京寺,由来称悯忠”,佛学院坐落在被称为“法海真源”的法源寺。
佛教 栖霞山 中国佛学院 [凤凰网佛教文化]
一日禅:能容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 摄影:李保华  一个人的胸怀若是宽阔如海,则世间的刁难就像投海的石子,掀不起波澜。相反,处处争论是非,心中风浪四起,坏事便如惊涛拍岸,奔涌而至。
[凤凰网佛教文化]
阿弥陀佛长什么样?这位老和尚见到了金色的佛陀
只有苏东坡出格,他干了件什么事?两个人就斗禅机,这样一番调侃,可见两个人的交情是非常深厚。  一代传奇大禅师度人无数圆寂前见到金色的阿弥陀佛  我们最后要告诉大家,大通善本禅师虽然是广衍禅法、弘扬宗门,可是他是密修净土的。  所以他圆寂的时候“亮剑”,告诉他弟子怎么说,我已经在定中见到金色的阿弥陀佛,佛告诉我还有三天时间住世,三天后来接引我。
文化 佛教 苏东坡 善本 [凤凰网佛教文化]
德格印经院:文化传承生生不息
针对《般若波罗蜜多经八千颂》出现的磨损现象,德格印经院采取了限量印刷、封版、复刻等保护措施。今年69岁的德格印经院藏族雕版印刷技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彭措泽仁,负责印版的修复工作。在印刷行业飞速发展的当下,德格印经院仍坚持纯手工刻印部分典籍,既为满足市场需要,同时也为了这项人类文化遗产可以代代相传。
文化 雕版印刷 藏文 雕刻 [凤凰网佛教文化]
从黄檗山到仙井岩 | 走进黄檗
对于隐元禅师来说,答应走下石竹山狮子岩到黄檗山万福寺作住持,也是一项重要的抉择。2024年4月29日,“黄檗摩崖石刻田野调查”走进镜洋仙井岩。致仕归乡后,成为黄檗山的重要外护,隐元禅师从狮子岩下来成为黄檗山住持,就是林汝翥和黄檗山的耆旧们力邀所成。
步兵 叶向高 狮子岩 [凤凰网佛教文化]
佛门到底有没有许愿和还愿这个词!今天终于搞明白了
大部分人都会说去寺院“烧香拜佛许个愿”,但他们不知道的,实际上“许愿”两个字在佛教中是“查无此词”。许愿更多是来自于民间信仰,与拜求神明相关的说法,并非源自正信的佛教。  在佛教中,对于这种情况称为“祈愿”。  同时,祈请诸佛菩萨的加持,并不意味着告知诸佛菩萨后即可包办。  同时,愿望本身是善愿,目的并非享乐挥霍或用以谋私。  发愿,也分为总愿和别愿。
文化 佛教 佛门 菩萨 [凤凰网佛教文化]
  • 广告
(媒体爆料&招商合作)
0731-85588296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港湘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本网站所有。
任何媒体转载、投稿、引用,需注明来源"港湘新闻网",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媒体爆料热线 0731-85588296 招商合作热线 0731-85588296 合作联系邮箱 1392289199@qq.com 投稿邮箱 igxnews@163.com]
[ 网站备案:湘ICP备2023034186号-1]
Copyright ©2020 港湘新闻网 hkhn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