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出家人真实经历:佛学院生活并非弃绝红尘那样简单
从退学到遇上“非典”,这是一位出家人求学之路上的真实经历;面对这些经历他只是一笔带过,而在提到佛学院的生活与读书的时光,他又以细腻入微的笔触,把我们的思绪带到他的过去。这是中国佛学院栖霞山分院与吉林省佛教协会联合办学的课程内容。学员近200名,都是来自吉林省内的寺院负责人或主要执事。至今已有40多年办学历史,累计培养出1300余名学生。“最古燕京寺,由来称悯忠”,佛学院坐落在被称为“法海真源”的法源寺。
佛教 栖霞山 中国佛学院 [凤凰网佛教文化]
一日禅:能容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 摄影:李保华  一个人的胸怀若是宽阔如海,则世间的刁难就像投海的石子,掀不起波澜。相反,处处争论是非,心中风浪四起,坏事便如惊涛拍岸,奔涌而至。
[凤凰网佛教文化]
阿弥陀佛长什么样?这位老和尚见到了金色的佛陀
只有苏东坡出格,他干了件什么事?两个人就斗禅机,这样一番调侃,可见两个人的交情是非常深厚。  一代传奇大禅师度人无数圆寂前见到金色的阿弥陀佛  我们最后要告诉大家,大通善本禅师虽然是广衍禅法、弘扬宗门,可是他是密修净土的。  所以他圆寂的时候“亮剑”,告诉他弟子怎么说,我已经在定中见到金色的阿弥陀佛,佛告诉我还有三天时间住世,三天后来接引我。
文化 佛教 苏东坡 善本 [凤凰网佛教文化]
德格印经院:文化传承生生不息
针对《般若波罗蜜多经八千颂》出现的磨损现象,德格印经院采取了限量印刷、封版、复刻等保护措施。今年69岁的德格印经院藏族雕版印刷技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彭措泽仁,负责印版的修复工作。在印刷行业飞速发展的当下,德格印经院仍坚持纯手工刻印部分典籍,既为满足市场需要,同时也为了这项人类文化遗产可以代代相传。
文化 雕版印刷 藏文 雕刻 [凤凰网佛教文化]
从黄檗山到仙井岩 | 走进黄檗
对于隐元禅师来说,答应走下石竹山狮子岩到黄檗山万福寺作住持,也是一项重要的抉择。2024年4月29日,“黄檗摩崖石刻田野调查”走进镜洋仙井岩。致仕归乡后,成为黄檗山的重要外护,隐元禅师从狮子岩下来成为黄檗山住持,就是林汝翥和黄檗山的耆旧们力邀所成。
步兵 叶向高 狮子岩 [凤凰网佛教文化]
佛门到底有没有许愿和还愿这个词!今天终于搞明白了
大部分人都会说去寺院“烧香拜佛许个愿”,但他们不知道的,实际上“许愿”两个字在佛教中是“查无此词”。许愿更多是来自于民间信仰,与拜求神明相关的说法,并非源自正信的佛教。  在佛教中,对于这种情况称为“祈愿”。  同时,祈请诸佛菩萨的加持,并不意味着告知诸佛菩萨后即可包办。  同时,愿望本身是善愿,目的并非享乐挥霍或用以谋私。  发愿,也分为总愿和别愿。
文化 佛教 佛门 菩萨 [凤凰网佛教文化]
“六边形战士”辛弃疾寻佛记:众里寻他千百度
可见辛弃疾对《维摩诘经》十分熟稔,对维摩诘居士十分推崇。辛弃疾回忆起去年与高僧共同听雨的情景,那时的辛弃疾已经与高僧密切交往,对高僧满怀敬仰之情。诗歌中流露出辛弃疾对自己被免职的无奈,和不能为国效力的遗憾。文章来源丨《禅》刊 2024年度第一期原标题丨辛弃疾与佛教之缘作者丨张家提
佛教 读书 诗歌 维摩诘经 [凤凰网佛教文化]
一日禅:做个局外人
终有一天你会静下心来,像个局外人一样回顾自己的故事,然后笑着摇摇头,浮生不过梦一场,一切皆过眼云烟,努力了,尽心了,珍惜了,得失看淡,就问心无愧,坦然前行,你若不伤,岁月无恙。  能够治愈你的,从来都不是时间,而是内心的那份释怀和明白。
[凤凰网佛教文化]
五百余艺术珍品 五十载中巴情谊
中新社巴西坎皮纳斯8月15日电 题:五百余艺术珍品 五十载中巴情谊  中新社记者 林春茵  1974年8月15日,中国和巴西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莱特从毕生收藏的500余件中国艺术品中精选出300件,以期勾勒出泱泱中华的文化气象。当地时间8月12日,巴西圣保罗州坎皮纳斯市,“中国艺术五千年 塞奎拉·莱特收藏”启幕。目前,莱特正筹建一座中国艺术品博物馆,“向巴西年轻人传达我对这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伟大国家的钦佩之情”。
文化 艺术 巴西历史 巴西文化 [中国新闻网]
上海博物馆展出300件圆应塔遗珍
中新社上海8月14日电 “宝塔乾坤:上海圆应塔遗珍展”14日在上海博物馆东馆开幕,以300件发现于圆应塔的珍贵文物,“重现”古代上海的历史风貌和江南文化的独特魅力。8月13日,“宝塔乾坤:上海圆应塔遗珍展”在上海博物馆东馆举办预展。
文化 艺术 文物 博物馆 [中国新闻网]
一日禅:德是什么?德就是顺其自然
活在世上,常讲要“修德”。就是一切事情都要想得开。德就是顺其自然,万事不执迷、不计较,拿得起放得下。一旦这样,就心地宽阔,就心中清静,就天地透明,就通通畅畅。还会有什么不舒服?其实,人到那份儿上,有没有病都不想了。一个人要连生死都不在乎,把心中的千头万绪都丢掉,把心放下来,他就自由了。
[凤凰网佛教文化]
供果能私拿偷吃吗?绍云老和尚亲身经历告诉你
绍云老和尚曾讲起与虚云老和尚,因偷吃了贡品而被罚跪的往事,以此警醒后人,今日编发此文,与各位共勉。文/绍云老和尚以前我们在云居山,有人送松子来,好吃,(虚云)老和尚叫把松子收起来。老和尚在喊,醒了!我不敢吱声,我是徒弟,齐贤是徒孙,他皮厚,又比我小两岁。
文化 佛教 过午不食 [凤凰网佛教文化]
  • 广告
(媒体爆料&招商合作)
0731-85588296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港湘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本网站所有。
任何媒体转载、投稿、引用,需注明来源"港湘新闻网",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媒体爆料热线 0731-85588296 招商合作热线 0731-85588296 合作联系邮箱 1392289199@qq.com 投稿邮箱 igxnews@163.com]
[ 网站备案:湘ICP备2023034186号-1]
Copyright ©2020 港湘新闻网 hkhn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