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数据局解读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
在当日国家数据局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有关负责人对意见进行了解读。  意见对智慧城市发展提出全域数字化转型的要求,其中,到2027年,全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一批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各具特色的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有力支撑数字中国建设。
大数据 新华 [新华网]
上海全力打造中国入境旅游“第一站”
同时,中国旅游集团旅行服务有限公司、上海久事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和上海锦江国际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三家企业宣布联手共建上海入境旅游推广中心。“5·19中国旅游日”上海市主题活动启动。
旅游产业 [中国新闻网]
一箭四星!我国成功发射北京三号C星星座
新华社发  这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23次飞行。5月20日11时06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北京三号C星星座发射升空,4颗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航空航天 卫星 卫星发射中心 [新华网]
深圳耕海牧渔建蓝色经济“高产田”
为期3天的2024深圳国际渔业博览会,于昨日圆满闭幕。渔博会正是深圳锚定渔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深圳要把渔博会越办越好,构筑荟萃粤港澳大湾区渔农历史精粹的博览地标,耕耘好蓝色经济“高产田”。既要进一步汇聚智慧,激发创新活力,为现代渔业阔步前行搭建“创新”赛道,让更多渔业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竞相亮相。目前,海洋渔业全产业链建设仍存在一些短板。
渔业 深圳经济 蓝色经济 [深圳特区报]
中国—中亚合作在高水平开放中稳步向前
新华社西安5月19日电 题:同心共济 携手共赢——中国—中亚合作在高水平开放中稳步向前  新华社记者张京品、付瑞霞  19日上午,占地面积约800亩的中亚公园在西安建成开放,成为西安与中亚人文交流的新窗口。中国已成为中亚国家学生留学的主要目的地之一。上午10点多,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办证大厅外,游客已排起长龙。
中欧关系 西安建设 中亚股份 [新华网]
福建舰将按既定计划展开后续试验
福建舰航行试验是建造过程中的正常安排,不针对任何特定目标、地区和国家。  中国自主研制建造航母,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需要。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这是坚定不移的。
海军 国防部 航母 [国防部网站]
“十二条负面清单”真正落实得有实招
十二条“严禁”虽然不是新政策,而是对底线的重申,但依然引发舆论热议。教育部要求各地即日起启动实施,完善细化好负面清单,全面自查整改,还将通过跨市县交叉调研、责任督学进校、专业力量视导等方式,进一步推动落实规范管理要求。  必须看到,清理整治各种功利化短视化教育行为,还必须进一步动真格出实招。要想令行禁止,必须强化对教育部门和中小学幼儿园的问责制度。
学校 [新华网]
“大国粮仓”:秋粮入库超2亿吨 创近年新高
新华社北京5月16日电 题:坐秋望夏说饭碗:来自“大国粮仓”的报告  新华社记者王立彬  作为全年粮食“大头”,秋粮收购以近年来新高顺利结束;以口粮为主的夏粮有望再度丰收,主产省份仓容、资金准备充分……  秋粮入库超2亿吨,粮食“大头”稳如山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15日宣布,2023年度秋粮旺季收购顺利收官,收购总量创近年新高。夏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第一季,夏粮的“大头”是作为口粮的小麦。
三农 农业 种植业 [新华网]
“四八姑娘节”:白天“抬故事”晚上玩篝火
港湘新闻网5月17日讯 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湖南绥宁苗家侗寨“姑娘节”白天总是锣鼓喧天,芦笙阵阵,“故事”被人抬着走街串巷……  抬故事,又称抬阁,是“梅山文化”和“湖湘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取材于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和现实生活,一台故事一个人物,表达一个故事史实,反映人们一种期望。“故事”形式多样,既有原始型的,又有现代型的。
艺术 [港湘新闻网]
从这里看到雄安产业未来
雄安新区创新氛围日益浓厚,目前雄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挂牌运行。雄安科创中心的相关工作人员多次与这个创新平台负责人深夜探讨方案,最终这一高水平创新平台将入驻雄安新区,助力雄安新材料产业发展。  雄安科创中心相关负责人说,他们根据政策,支持各类符合新区产业定位的创新主体快速发展,引导创新主体整体搬迁或设立分支机构,在雄安新区开展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实现产学研相结合,为新区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科技 雄安新区 [新华网]
中国新能源产业真本事从何而来?
新华社北京5月15日电 题:坚定走好高质量发展的中国之路——中国先进产能的世界意义系列评论之三  新华社记者谢彬彬  “中国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为重新定义汽车所作努力似乎永无止境”“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呈爆炸式增长”……  中国推动高质量发展遵循的是新发展理念,绿色可持续发展是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应有之义。
能源 新能源 新华时评 [新华网]
2023秋粮收购超2亿吨 创近年新高!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15日发布数据显示,截至4月30日,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秋粮超2亿吨,创下2016年玉米收储制度改革以来的新高,其中,玉米收购量达1.35亿吨,同比增加520万吨。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副局长秦玉云说,2023年度粮食购销阶段性特征较为明显。秋粮收购占全年粮食收购量的四分之三,涉及品种多、范围广、数量大,是全年粮食收购工作的重中之重。
投资 三农 农业 玉米 [新华网]
  • 广告
(媒体爆料&招商合作)
0731-85588296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港湘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本网站所有。
任何媒体转载、投稿、引用,需注明来源"港湘新闻网",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媒体爆料热线 0731-85588296 招商合作热线 0731-85588296 合作联系邮箱 1392289199@qq.com 投稿邮箱 igxnews@163.com]
[ 网站备案:湘ICP备2023034186号-1]
Copyright ©2020 港湘新闻网 hkhn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