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揭示7亿年来地球自转阶梯式减速过程
12日,记者从成都理工大学获悉,该校沉积地质研究院马超教授带领大数据沉积团队结合地质记录和天文计算,首次从地质记录中重建出过去7亿年至2亿年前地球自转减慢的过程。但是地质历史时期地球自转减速的变化是否和现今一样?另外,地球自转不是平稳减慢,而是呈现出一种阶梯状减速的演化模式,即“快—慢”“快—慢”。
科学 地质 地球自转 [科技日报]
科技部印发《“创新积分制”工作指引(全国试行版)》
经过近四年试点,“创新积分制”迎来提质扩面——从国家高新区扩展至全国范围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试行,助力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硬科技”“好苗子”企业脱颖而出。  科技部办公厅近日印发《“创新积分制”工作指引》,明确了统一指导、全国试行,因地制宜、鼓励创新,精准画像、多元赋能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包括指标权重、数据规范、应用场景等。  根据《指引》,创新积分核心指标共涵盖3类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
企业创新 工作指引 积分制管理 [科技日报]
谷歌开发出媲美人类的乒乓球机器人
新华社北京8月11日电 谷歌旗下“深层思维”公司近日宣布,该公司研发团队开发出一款乒乓球机器人,可在比赛中达到人类业余乒乓球选手的水平。在与人类进行的29场比赛中,机器人赢得13场,胜率为45%。比赛时,“高级控制器”可根据比赛实况、机器人自身能力以及对手能力制定最佳技能方案。
乒乓球 机器人 谷歌 [新华网]
进军工业“主战场”,大模型胜算几何
今年以来,我国大模型行业发展迅猛,尤其工业场景成为大模型应用蓝海。在工业“主战场”,大模型究竟表现如何?  目前,国内已有多家科技企业发布工业大模型产品。作为首个定位于行业的大模型,盘古大模型具有指标性意义。  在工业设计领域,盘古大模型可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汽车造型设计等领域。  随着技术演进,工业大模型应用落地将跑得更快更稳。
人工智能 [科技日报]
鼓励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
支持企业柔性引进“智改数转网联”领域的战略科学家、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支持高校人工智能领域师生赴企业挂职锻炼和实习实践。完善人工智能领域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加快部署校企合作共建“智改数转网联”人才实训基地。
人工智能 [经济日报]
我国科学家开发出“人造蓝宝石”!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狄增峰团队开发出面向二维集成电路的单晶氧化铝栅介质材料——人造蓝宝石,这种材料具有卓越的绝缘性能,即使在厚度仅为1纳米时,也能有效阻止电流泄漏。相关成果8月7日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田子傲说,“传统氧化铝材料通常呈无序结构,这会导致其在极薄层面上的绝缘性能大幅下降。”
科普 芯片 晶圆 绝缘材料 [新华网]
中外团队最新研究:7亿年来地球自转呈阶梯式减速
此前有科研团队研究发现,由全球变暖导致的冰川融化正在以显著的速度减缓地球自转,引起了学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这些结果能够独立验证潮汐模型的可靠性,并揭示7亿至2亿年前地球自转减速的阶梯模式。此外,本次研究表明地质历史时期的超大陆聚合和冰川发育也会影响地球自转速率。  本次研究的计算结果也表明,当地球自转速度减缓到一定程度时,潮汐耗散作用将不占主导地位。
科学 科普 地球自转 [中国新闻网]
打通“最后一公里” 科技成果转化跑出“西部速度”
从技术研发到产业化落地的鸿沟被称为“死亡之谷”,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的“最后一公里”。近年来,西部地区正积极探索创新方式,书写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的“西部新答卷”。兰州新区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截至目前,兰州新区累计引进转化科技成果533项,与31名院士专家团队、20余家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实施科研项目126项。
科技成果转化 最后一公里 [经济参考报]
我科学家研制出离子管理膜
记者5日从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获悉,该所科研人员和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相关团队合作,利用离子径迹技术研制出一种面向无枝晶锂金属阳极的离子管理膜,为多功能电池隔膜的设计和研制,以及解决高性能锂金属电池的安全性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科学 科普 [经济日报]
“高速飞车”完成低真空环境试验
记者日前从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高速飞车试验基地获悉,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与山西省联合建设的超高速低真空管道磁浮交通系统全尺寸试验线(一期)项目,在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成功完成低真空环境下系统集成演示验证试验,并通过山西省科技厅现场测试检查。  高速飞车项目于2022年4月在大同市阳高县正式开工建设。
真空环境 飞车 [科技日报]
4.21克机器人是怎样飞起来的
微型机器人的飞行时长及其动力问题,是摆在研究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这个只有4.21克的小家伙,就是目前世界上最轻、最小的纯自然光供能微型飞行器,名为静电飞行器“CoulombFly”。  如今,北航团队自主研制的静电飞行器,翼展20厘米,重4.21克,整机仅有巴掌大小,比一张A4纸还要轻。  无论是昆虫机器人还是微型飞行器,最初的概念,都源于一根微微颤振的细梁。  在研究的路上不断试错  团队没有放弃让昆虫机器人飞起来的梦想。
科普 机器人 [中国青年报]
植被土壤内部含水量怎么测?我国首次开展这个试验
植被土壤内部含水量怎么测?  精准捕捉植被土壤内部含水量  据介绍,滦河流域是由山地、河流、森林、农田、湖泊、草地、沙地等诸多要素构成的复杂生态系统,是探索和验证先进遥感技术的理想场所。  本次试验搭载了我国最新自主研制的一维综合孔径微波辐射计,相比传统微波辐射计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能够精准捕捉植被和土壤内部的含水量。
时政 [央视新闻客户端]
  • 广告
(媒体爆料&招商合作)
0731-85588296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港湘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本网站所有。
任何媒体转载、投稿、引用,需注明来源"港湘新闻网",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媒体爆料热线 0731-85588296 招商合作热线 0731-85588296 合作联系邮箱 1392289199@qq.com 投稿邮箱 igxnews@163.com]
[ 网站备案:湘ICP备2023034186号-1]
Copyright ©2020 港湘新闻网 hkhn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