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主研制重型燃气轮机点火成功
新华社上海10月7日电 我国自主研制的300兆瓦级F级重型燃气轮机7日在上海临港首次点火成功。  300兆瓦级F级重型燃气轮机是我国首次自主研制的最大功率、最高技术等级重型燃气轮机,技术指标与国际主流F级重型燃气轮机基本相当。  据介绍,燃气轮机点火试验是整机试验验证阶段的首个重大试验,主要任务是验证整机设计、制造的有效性和试验测试系统的功能完整性,为全面开展整机验证奠定基础。
中国军情 燃气轮机 [新华网]
我国科研人员开发出太阳能“盐湖提锂”新技术
国际学术期刊《科学》27日发表了相关成果。  据论文第一作者、南京大学特任副研究员宋琰介绍,作为电动汽车电池等储能材料中的关键矿物,锂主要以盐湖卤水和固体矿石两种形态存在。我国高原地区分布着众多盐湖,锂资源丰富,但湖水的“镁锂比”这一关键指标偏高,导致镁与锂分离难度大,生产出的锂盐成本高、质量低。图为南京大学科研人员研制的“界面光热‘盐湖提锂’装置”。
能源 太阳能 盐湖提锂 [新华网]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37项国家计量技术规范
市场监管总局今天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的37项国家计量技术规范,涉及温度、电离辐射、压力、声学等多个计量专业,面向贸易交接、生命健康、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  我国已经连续9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消费国。工业机器人本质上是基于生产试验现场的精准测量及执行的设备,其空间位置的定位精确性和稳定性是两个关键的核心要求,决定了工业机器人本身和服务产品的质量。
市场监管 工业机器人 [央视新闻客户端]
中国登月服外观首次公开亮相
开幕式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面向社会发布登月服征名活动,并首次公开中国登月服外观。新华社发  目前,中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已全面启动实施,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中国登月服外观首次公开亮相,展示了我国载人月球探测任务的阶段性成果,也标志着我国航天服技术已进入到了新的发展阶段。9月28日,中国登月服外观首次公开亮相。
航空航天 登月 中国载人登月工程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 [新华网]
聚焦农业科技创新:植物工厂种出“智慧菜”
新华网上海9月27日电 题: 聚焦农业科技创新:植物工厂种出“智慧菜”??“大赛聚焦AI种植,探索自主设计和建设集装箱植物工厂,既促进了国内外人工智能领域与农业领域跨界合作的生动实践,又实现了学术界、科技界和产业界紧密协同机制创新,必将进一步推动植物工厂快速发展。”目前,健康、安全、有品质的“智慧菜”已经进入消费市场,展现出巨大消费潜力。这是“多多农研科技大赛”第二次比拼集装箱种生菜。
三农 农业 农业发展 集装箱 [新华网]
国际月球科研站基本型预计2035年前后建成
预计2035年前后,我国将构建国际月球科研站基本型,以月球南极区域为中心,具备百公里范围的科研作业能力。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卞志刚介绍,我国计划2025年发射天问二号,实现小行星探测和采样返回;2028年前后将开展天问三号任务,通过两次发射,实现火星采样返回;2030年前后将发射天问四号,开展木星系探测。
航空航天 天文 月球 小行星 [光明日报]
中国将在月球上建无线网!
国家航天局今天宣布,在完成嫦娥六号任务后,中国探月工程还将通过2次发射任务,为国际月球科研站打基础。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主任关锋指出,嫦娥八号要考虑通信的能力,在月球上肯定会有无线网、能源,至于能不能种菜,科学家们还在研究,嫦娥八号有可能会搞这方面的科学研究。据介绍,天问二号计划明年发射,将完成小行星采样返回任务。
航空航天 天文 月球 月球轨道 [央视新闻客户端]
月背“土特产”将开放申请!先发给国内科学家研究
今年6月25日,嫦娥六号返回器携带约1935.3克 来自月球背面的样品安全返回。这是人类目前为止采集到的唯一一批来自月球背面的样品 ,即将开放申请 。大概在年底,会把这些样品分发给国内的科学家,做进一步的研究。  嫦娥六号月球科研样品将采取开放式申请 的模式进行发放。嫦娥六号要过一段时间,肯定是我们中国科学家多研究一段时间再说,这是惯例。
科学 科普 嫦娥 [央视新闻客户端]
我国稳态强磁场刷新水冷磁体世界纪录
22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该院强磁场科学中心自主研制的水冷磁体产生了42.02万高斯的稳态磁场,打破了2017年由美国国家强磁场实验室水冷磁体产生的41.4万高斯的世界纪录,成为国际强磁场水冷磁体技术发展新的里程碑。这也是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继2022年混合磁体成功创造45.22万高斯的世界稳态磁场纪录之后,取得的又一项重大技术突破。
科普 磁场强度 高斯 [科技日报]
天文学家观测到迄今最大的黑洞喷流系统
新华社北京9月20日电 一个国际天文学研究团队最近报告说,他们观测到了一个总长度达2300万光年的黑洞喷流系统,是银河系直径的约220倍。这是迄今观察到的最大黑洞喷流,可能改变人类对黑洞乃至宇宙结构的认识。  此外,研究人员指出,低频射电望远镜阵列的观测范围只覆盖了15%的天空,这意味着可能还有更多巨型黑洞喷流有待发现,这类喷流对宇宙演化的作用可能比原先认为的更重要。
科学 天文 黑洞 宇宙最大黑洞 [新华网]
21日海王星冲日,公众有望一睹这颗淡蓝色星球
行星两次冲日之间的间隔称为会合周期。根据计算,海王星的会合周期是367天,因此每隔367天,就会出现一次海王星冲日。  今年,海王星冲日发生在9月21日。冲日期间,海王星位于双鱼座,亮度约7.8等。在冲日后几天,海王星还会经过一颗7.6等星,与海王星亮度很接近,但颜色是金黄色。
天文 星空摄影 太阳系 海王星 [新华网]
一箭双星!“北斗专列”点火升空
刚刚,搭载第五十九颗、第六十颗北斗导航卫星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
航空航天 [央视新闻客户端]
  • 广告
(媒体爆料&招商合作)
0731-85588296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港湘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本网站所有。
任何媒体转载、投稿、引用,需注明来源"港湘新闻网",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媒体爆料热线 0731-85588296 招商合作热线 0731-85588296 合作联系邮箱 1392289199@qq.com 投稿邮箱 igxnews@163.com]
[ 网站备案:湘ICP备2023034186号-1]
Copyright ©2020 港湘新闻网 hkhn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