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2024开年最卷的行业是文旅局?哈尔滨旅游爆火,没想到第一个“疯”的是河南文旅,一天更新35条视频,四天发布112条,主打一个“量变总会引起质变”;山西文旅连夜发57条视频,最快的时候1分钟发2条;河北文旅一天更新75条,扬言当卷王,改个名都能上热搜;山东文旅呼吁山东网友踊跃投稿,网友还没来得及投稿,一条“我姓东”的土味视频就把山东文旅送上了热搜......(1月13日潇湘晨报)
各地文旅局推介当地文旅产品的急迫心情值得理解,希望卷上热搜,吸引更多年轻人来本地旅游。但是,年轻人并不会因为某地文旅上了热搜就马上赶去。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强调“性价比生活”理念,强调情绪价值。情绪价值不是让年轻人冲动的能力,而是能为年轻人带来舒服、愉悦和稳定情绪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文旅局卷热搜,不过是一场热闹。反而从网友的跟帖评论,看出一些情绪价值的影子。
看看网友是怎么评论的:“这是河南的老战术——题海战术,胜在数量”“山西醋坛子打翻了”“衡水模式的风终究是吹到了河北文旅的身上”“你姓山啊,东哥”“山东人爱用倒装句”“每条视频都没出圈”“00后版本确实不一样,一条视频比对面一天25条有用多了”......看来还是年轻人更懂年轻人。
哈尔滨旅游爆火,表面是与天天上热搜有关,而根本上是与哈尔滨人的热情有关,是因为市民对游客友好的热情才上了热搜。之前的淄博走红,同样如此。更不要说哈尔滨有丰厚的旅游底子,而且为此准备了一年,所谓火爆,不过是恰逢其时接住了流量。当然,去年3月,淄博烧烤上热搜继而形成“赶淄赶烤”局面,尽管把淄博打了个措手不及,淄博也没有丰厚的旅游资源,但淄博人用“好客山东”的热情做了弥补。对年轻人来说,有这份热情就值得跑一趟。
现在的人们渴望温情、趣味、松弛的生活,哈尔滨的营销正抓住了这一点。看看有关哈尔滨的热搜是什么内容:#东北大哥苦练夹子音迎南方小土豆##杭州姑娘一句想吃冻梨司机直接下车买##在哈尔滨第一次被老奶奶扶着下楼梯##小朋友哈尔滨机场爆哭不肯离开##豆腐脑咸甜之争,哈尔滨“败了”#......游客需要什么就上什么,哈尔滨热情是用游客思维提供细致服务。
新华每日电讯这样总结“冰城”哈尔滨缘何成“热点”:这里有“冷”与“热”的极致体验,冰天雪地变成了金山银山;这里有“土”与“洋”的碰撞融通,中外文化交汇成新的交响;这里有“闯”与“创”的传承开拓,澎湃出新时代的活力迸发。
烟火气、松弛感、人情味都能成为一座城市走红的“流量密码”,变成一些年轻人爱上一座城市的理由。离开了这些,热搜卷的再多,可能一个负面新闻就让所有努力打折。
从标志景观到生活场景,城市的“网红基因”已经变了。一个城市旅游“出圈”靠的不只是景点有多美、规模有多大,更多要依托一个城市的旅游服务和旅游创意,让“以客为先、以客为尊、以客为友、以客为亲”不仅是政府的号召,更是当地居民的自发行动,更能让游客感受到惊喜、体验到良好的服务和被真诚以待。
文旅局的宣传,要积极面对新的经济环境,理解年轻消费者的生活方式,提供一种相对自由的松弛感,让人感到在这个城市能看到自己未来想要的样子。这需要当地居民参与到旅游建设中,确保每位游客都能感受到热情和友好的接待,也确保当地居民都因此有收获感。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港湘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本网站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投稿、引用,需注明来源"港湘新闻网",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云标签 点击对应标签查看更多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