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包容性 资本市场多举措服务科创融资

编辑:凌熙 发布时间:2025/8/13 9:04:55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为连接“科技-产业-金融”的重要枢纽,资本市场在金融运行中“牵一发而动全身”。日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增强国内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和包容性,巩固资本市场回稳向好势头。今年来,从IPO、并购重组再到债券市场,支持科创企业融资的政策举措密集出台,不断提高资本市场的包容性,增强资本市场服务科创型企业融资的能力。

  近日发布的《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提出,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企业,适用上市融资、并购重组、债券发行“绿色通道”;引入长期资金和发展耐心资本;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等。今年5月,科技部等7部门印发的《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提出,发挥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关键枢纽作用;加大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集中力量支持重大科技攻,优先支持取得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持续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型企业发行上市等。

  政策支持下,科创企业特别是优质未盈利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渠道正在不断拓宽。Wind统计数据显示,按照网上发行日期计算,2025年以来,A股市场共计有60家企业完成了发行,募集资金达到626.55亿元。其中,科创板、创业板企业合计达到29家,占比近半。

  为更好发挥科创板改革“试验田”作用,今年6月,证监会推出了进一步深化改革的“1+6”政策措施,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并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同时,在创业板正式启用第三套标准,支持优质未盈利创新企业上市。证监会近日强调,要深化改革激发多层次市场活力,推动科创板改革举措落地,推出深化创业板改革的一揽子举措,持续推进债券、期货产品和服务创新。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对记者表示,当前全球科技竞争加剧,我国经济亟须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增强资本市场包容性,要通过制度改革为“硬科技”企业开辟融资通道。以科创板为例,允许未盈利企业上市,正是针对芯片、生物医药等长周期行业特性而设计的。这种包容性不仅降低了科技企业融资门槛,更通过资本市场的风险共担机制,为研发活动提供持续资金支持。数据显示,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行业上市公司近五年营收复合增长率分别达12.5%和17.9%,印证了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的“加速器”作用。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表示,资本市场是现代金融体系的核心,通过增强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和包容性,能够有效激发市场活力,吸引更多国内外长期资金进入实体经济领域,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巩固资本市场的回稳向好势头,不仅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还能提升企业融资效率,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从而推动高质量发展。

  日益活跃的并购重组市场,为上市公司向新质生产力方向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支持。去年9月,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即“并购六条”),积极支持上市公司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进行并购重组,包括开展基于转型升级等目标的跨行业并购、有助于补链强链和提升关键技术水平的未盈利资产收购,以及支持“两创”板块公司并购产业链上下游资产等。

  8月11日,至正股份通过重大资产置换、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取得AAMI的股权及其控制权、置出上海至正新材料有限公司100%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获审核通过。至正股份表示,通过本次交易,公司将加快向半导体新质生产力方向转型升级,切实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补足境内半导体材料的短板,促进汽车、新能源、算力等新兴产业的补链强链。

  在债券融资方面,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的能力也被进一步激发。为拓宽科技创新企业融资渠道,引导债券市场资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5月7日联合发布了关于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在政策的支持下,科技创新债券市场快速扩容。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11日,全市场自5月7日公告发布以来,已累计成功发行科技创新债684只,发行规模高达8806亿元。7月,首批10只科创债ETF上市,通过其高度聚焦的投资主题设计,吸引各类资金精准投向科创重点领域,为科创企业拓宽了融资来源、降低了融资成本并提高了融资效率。

  田利辉表示,进一步增强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的适配性,关键在于构建“精准匹配、动态调节”的制度生态。具体来说,一是深化多层次市场体系,区分企业不同发展阶段需求;二是丰富金融工具,推出科创债、知识产权证券化等产品,满足轻资产科技企业融资需求;三是强化“长钱长投”,引导养老金、险资等长期资金优化考核周期,鼓励投早投小。同时,需严把信息披露质量关,对研发投入强度、专利数量等创新指标实施差异化披露标准,避免“伪科技”企业套利。最终,通过“包容性制度设计+市场化资源配置+严格监管”三者协同,推动资本市场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跃升”,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港湘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本网站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投稿、引用,需注明来源"港湘新闻网",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云标签 点击对应标签查看更多相关资讯!

  • 广告
  • 广告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媒体爆料&招商合作)
0731-85588296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港湘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本网站所有。
任何媒体转载、投稿、引用,需注明来源"港湘新闻网",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媒体爆料热线 0731-85588296 招商合作热线 0731-85588296 合作联系邮箱 1392289199@qq.com 投稿邮箱 igxnews@163.com]
[ 网站备案:湘ICP备2023034186号-1]
Copyright ©2020 港湘新闻网 hkhn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