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巴黎圣母院歌剧的原班人马跨越万里,从塞纳河畔奔赴湘江之滨,昨晚,我们终于在梅溪湖大剧院迎来了这场原汁原味的法式艺术盛宴。随着大幕缓缓拉开,激昂的电声旋律裹挟着中世纪巴黎的风云扑面而来,《大教堂时代》《美人》《舞吧!爱丝梅拉达》等经典唱段如潮水般涌来,每一个音符都在诉说着命运的悲怆与热烈。然而,最让我心潮翻涌、产生强烈共鸣的,仍是神父、卫队长与卡西莫多三人合唱《Bella 美人》的震撼场景——这场关于爱的三重奏,恰似一柄利刃,剖开了人性最深处的幽微。
舞台聚光灯下,三个男人以截然不同的姿态诠释着对爱丝梅拉达的迷恋,神父克洛德的双手始终空无一物,却仿佛无形间紧攥着扭曲的欲望与宗教枷锁。他的歌声低沉而扭曲,每一个音节都像是从被欲望灼烧的灵魂深处挤出来的。尽管没有《圣经》作为道具,他的爱却早已背离《哥林多前书》中"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的教义,将病态的占有欲化作毁灭的执念;当他因爱而不得,便妄图将艾斯美拉达拖入深渊,这种以爱为名的偏执,不过是自私的遮羞布。卫队长菲比斯身着银闪闪的制服登场,咏叹调华丽而轻佻,衣饰上流转的光芒如同他浮夸的爱一般虚有其表。他的爱违背了"爱是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的箴言,不过是一场"只求自己的益处"的自私游戏,当危险降临,那些山盟海誓瞬间化作弃甲投戈的背叛。
而卡西莫多从阴影中走出时,颤抖的嗓音里流淌着星辰般纯粹的光芒。他佝偻的脊背与炽热的眼神形成刺痛人心的反差,每一句"美人"都在践行着《圣经》中"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的真谛。他用残缺的身躯守护着爱丝梅拉达,在她被众人践踏时张开羽翼,在她坠入深渊时甘愿一同坠落。这份不求回报的爱,完美诠释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的箴言——真正的爱,从来不是占有者的牢笼,而是守护者的星辰。
剧中爱丝梅拉达作为吉普赛女郎的命运,更在当下折射出惊人的现实意义。她在巴黎圣母院阴影下遭受的偏见与迫害,恰似当今世界难民群体的困境缩影。当"文明世界"的冷眼与恶意如潮水般袭来,卡西莫多跨越外貌与身份鸿沟的守护,恰恰印证了《圣经》中"爱是永不止息"的普世价值。这让我深刻意识到,唯有打破偏见的高墙,以悲悯之心接纳差异,爱才能真正成为照亮人间的火炬。
散场后,我和朋友在返程的车里,仍沉浸在剧情的余韵中。我们聊起爱丝梅拉达的悲剧,自然而然谈到了玛丽莲·梦露——这位风华绝代的"人间尤物",因与肯尼迪的不伦之恋,最终香消玉殒,徒留世人唏嘘。这段充满权力与欲望纠葛的感情,如同卫队长菲比斯的爱般华丽而危险,将梦露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话题又转向了林徽因、梁思成与徐志摩的情感纠葛。徐志摩的浪漫炽热,恰似卫队长用甜言蜜语编织的虚幻情网,虽令人心动,却难以支撑现实的重量;而梁思成给予林徽因的,是如卡西莫多般细水长流的理解与陪伴。他愿意与林徽因携手走遍中国古建筑,在学术研究中相互扶持,用包容与守护诠释了爱的另一种模样。
在雨果写下《巴黎圣母院》近两百年后的梅溪湖畔,我仍被这部巨著敲击着灵魂。爱不是欲望的焰火,转瞬即逝;不是偏执的枷锁,困人困己。真正的爱,应如塞纳河畔的钟声,穿透岁月的迷雾,以赤诚的心,以包容的爱,在人生的长夜里,为相爱的灵魂点亮永不熄灭的灯。
作者 | 钟文静
(一审:凌熙 二审:袁琳 三审:蓝天)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港湘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本网站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投稿、引用,需注明来源"港湘新闻网",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云标签 点击对应标签查看更多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