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名人广场矗立一位古装名士郭都贤塑像。
何以名?
“少年勤学”。郭都贤(1599-1672),字天门,号些庵,桃江三堂街合水桥人。十六岁中秀才,十九岁中举人,二十三岁(明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殿试高中进士。
“中年勤政”。史载,郭都贤“任吏部稽勋、验封司、考功司、主事、文选司员外郎和江西巡抚等官职。都贤为官清正,吏治严明,颇有贤声”。
“爱民如子”。1991年版《江西省志》载:“王夫之《永历实录》记载:10月,张献忠义军逼境(江西),所向披靡,民陷于水火之中,公乃召集民士乡勇守城(袁州)。都贤昼夜缮守御,兵饷无措,乃大会属僚,皆捐以助饷。此时左良玉屯兵九江,骄蹇观望,都贤恶其淫掠,匹马往见,责以大义,檄归之,而募士兵为戍”。意即农民起义军(张献忠部) 败逃江西,巡抚郭都贤面对杀人杀红了眼的张献忠部进行了英勇的抵抗,并单枪匹马说服了拥兵自重隔岸观火的明将左良玉,使与之共守江西,使一省百姓免于战火之难。
“暮年忠节”。史载:“逾年,北京陷,(郭都贤)悲愤不食......明亡束发入庐山为僧,号些庵先生。
“诗文翰墨”。史载:(郭都贤)“性严介,风骨泠然。博学强记,工诗文,书法瘦硬,兼善绘事,写松、兰、竹尤妙”。郭都贤才气卓荦,工诗文,善书画。著有《衡岳集》《秋声吟》《西山片石集》《补山堂集》《些庵杂著》等。其书法瘦硬苍劲,气骨自生,其绘画善写松、兰、竹,方家有“高风千古”之评。清·《中国画家大辞典》谓:“人得其片纸寸素,皆珍藏之。”
近读解密不久的民国《益阳县志稿》,读到地理古迹、隐逸、节妇列传等篇目中所载许多有关郭都贤和郭门轶事,细品之,感到我们对郭都贤的了解与把握还可以更进一层。
民国《益阳县志稿·地理古迹·三台塔》载:“崇祯十一年(1638),邑人罗喻义、郭都贤重新之”。
其时,郭母病逝,郭都贤正“丁忧”在家一年。与请辞回老家的罗喻义在家乡见面后,共同出资将28年前知县王德坤所建的三台阁翻修一新。于是,这里便成为二人携手登阁,放眼家国,把盏论道,诗酒遣怀的地方。
雁行鹄立影星奔,
游夏升堂达者尊。
笑指霜钟鸣午饭,
喜留玉带镇山门。
数峰江上灵疑瑟,
万舞筵中调选菎。
共乐共忧谁领得,
东安现有谢安存。
诗言志。国家危难之际,郭都贤豪情激荡,踌躇满志,忧国忧民。为母“丁忧”仅一年的郭都贤便“夺情请复”,于崇祯十二年开春赴京到职。
六年后,郭都贤一生中有了几段最波澜起伏的经历。
一是两年之内获连升两级,做到了江西巡抚,在张献忠的大军犯境时,筹措军饷,组织属下、百姓昼夜拒敌,保住了城池,使百姓免于战祸。
二是,郭都贤忠义为本,心系大明,以檄文对升到了元帅、拥兵自重左良玉晓以大义,使左氏率部听命朝廷,拱卫江西。
三是北京城破后,抗清名将史可法在扬州拥立福王朱由崧(年号弘光)为帝,重组朝廷,继续与清军作战。是时,发文郭都贤,授以重权,被郭推却。削发为僧,并未奉召。
四是郭都贤与洪承畴的交集。有的学者甚至把他俩描述成了老师与学生、抗清民族英雄与汉奸、大义凛然和无地自容的关系,且流传甚广。
民国《益阳县志稿》载:
《清史稿》载:后承畴驻节长沙,有冤狱坐者百余人,宁乡陶汝鼐同在击中,众谋雪救,佥曰:非郭公不可,亟走哀恳,都贤揪然勉诣洪馆,洪闻大喜出迎,都贤谓洪曰:两朝元老。洪俛首曰:千古罪人。都贤笑曰:适妄言,毋介意。因云某案可释否?洪曰:立出诸人。
此次与洪承畴会面是1647年,郭都贤已回到老家益阳的桃花江畔东林寺做和尚。起因是郭都贤的好友陶汝鼐等100多人受连坐案关在长沙监狱内,恰值洪承畴代表朝廷来湖南执行使命。众谋营救之时,有佥(即办案人员)曰:非郭公不可,亟走哀恳。都贤揪然勉诣洪馆,洪闻大喜出迎。都贤谓洪曰:两朝元老。洪俛首曰,千古罪人。都贤笑曰:适妄言,毋介意,因云某案可释否?洪曰:立出诸人。
这100多人是满人主政的湖南地方衙门囚禁的“反清”政治人犯,洪承畴利用其经略大臣、中央大员的身份,竟然不问因由,不顾讥讽,俯首帖耳于郭,开口便立即放人,可见其民族情结之重。也正是郭都贤 “不食清粟”而远清,且矢志不渝贯穿始终“不忘初心”,才为洪承畴们所敬重。
尽管后来又有朱由崧和朱由榔先后称帝,这个王朝名义上还维持了16年,且一直保留着郭都贤的“兵部尚书”位置和“大学士”头衔,但郭氏始终没有再度出山。
郭都贤这种“不事二主”的忠臣气节,不但自己身体力行,而且直接影响到家庭和子孙后代。
民国《益阳县志》卷七,人物六,记载其女郭纯贞:
郭纯贞,江西巡抚都贤之女也。受黔国公沐天波子聘,乱世未婚,鼎革后沐子不知所在,纯贞誓不嫁,以待之。尝以“驿梅惊别意,隄柳暗伤情”二句作拆字诗十首,寓意其悲吟苦思,盖得夫情之正者,后为尼,易名联本,结庐浮丘下,曰:卓庵,年八十余卒。
益阳一地,自秦以降,王化久矣,受传统道德文化孕育出来的贞女烈妇,不胜枚举。从乾隆《益阳县志》到民国《益阳县志稿》中的“节烈”人物,有诗文传世的才女郭纯贞均忝列“榜眼”绝非偶然。纯贞之节烈,当然与其父郭都贤的身教、默化有关。如果我们把郭氏父女二人联系起来,从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文化传承来看:忠臣不事二主,节女不更二夫,是不是给了我们某种震撼或思考呢?
当然,程朱理学等旧的封建传统道德观束缚人性、限制思想,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但是,郭氏一门,为人臣、为人妻,不忘初心,忠贞不二,应是可赞可叹的。
作者 邓亚龙
(一审:凌熙 二审:袁琳 三审:董来红)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港湘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本网站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投稿、引用,需注明来源"港湘新闻网",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云标签 点击对应标签查看更多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