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湘全国人大代表李东林亮相“代表通道”——“我们为全球最快高速动车组提供最强劲动力”

编辑:凌熙 发布时间:2025/3/12 8:44:24 来源:华声在线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周帙恒

3.jpg3月11日下午,全国人大代表,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东林亮相“代表通道”,分享企业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方面的实践和体会。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傅聪 摄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点赞中国高铁,称之为我国自主创新的成功范例、装备制造的亮丽名片。”3月11日下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三场“代表通道”开启。全国人大代表,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东林亮相“代表通道”,在中外媒体的镜头前,分享企业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方面的实践和体会。

  李东林介绍,公司位于湖南株洲,这里拥有全国规模最大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国内30%左右的轨道交通产品都来自这里。同时,产品出口到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去年整体产值超过1600亿元。

  “我所在的单位是一家科研院所改制的企业,一直以来,我们始终坚持科技产业化的发展道路,85%以上的科研成果实现了产业化。”李东林说,发挥科技创新的“高能量牵引”,企业每年的研发投入约占营业收入的8%以上,重点解决轨道交通动力、控制、安全等各系统的关键难题,成功实现了从功率芯片、算法软件、关键部件到系统集成的自主化,有力支撑了中国铁路装备全面领先、全链领跑。

  “前不久,全球最快的CR450高速动车组样车成功下线,运营时速可达400公里,我们为其提供了最强劲的动力和最精准的控制方案。”李东林说。

  针对科技成果的“高效率转化”,李东林谈到两个“变”——

  一是“聚变”。李东林说,株洲轨道交通产业拥有400多家链上企业、28个国家级创新平台、34所职业院校。“在当地有这么一句话,‘一杯咖啡的时间,就能集齐生产一辆机车的上万个零部件’。这种高度集聚的‘产学研’生态,极大地缩短了成果转化的时间,打造了从‘一个想法’到‘一款产品’的‘快车道’。”

  二是“裂变”。李东林说,依托轨道交通的技术积累,企业裂变孵化了新能源装备、新能源汽车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了交通和能源装备双集群互为支撑的发展格局。“像我们现在的新型储能产业,已经成为行业头部,有力服务我国能源结构转型升级。”

  人才是第一资源。李东林最后谈道,为加强科技人才的“高质量供给”,企业聚焦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出得彩”,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比如,激发“源头活水”,围绕智能与算法、电力电子、新型电力系统等前沿技术,设立了“新型实验室”,建立了“人才特区”,营造好了研发环境。同时,拓宽“用武之地”,与地方共建“智能科学研究院”,吸纳国内外顶级AI人才,助力轨道交通、航空动力、北斗等高端装备产业提升“含智量”,实现共同受益、共创发展、共赢未来的生态格局。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港湘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本网站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投稿、引用,需注明来源"港湘新闻网",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云标签 点击对应标签查看更多相关资讯!

  • 广告
  • 广告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媒体爆料&招商合作)
0731-85588296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港湘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本网站所有。
任何媒体转载、投稿、引用,需注明来源"港湘新闻网",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媒体爆料热线 0731-85588296 招商合作热线 0731-85588296 合作联系邮箱 1392289199@qq.com 投稿邮箱 igxnews@163.com]
[ 网站备案:湘ICP备2023034186号-1]
Copyright ©2020 港湘新闻网 hkhn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