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湖南湘乡市某学校一教师辅导作业时粗暴对待学生”的视频引发关注。湘乡市教育局2月28日晚通报表示,经初步核实,确实存在视频中所反映的问题。目前,该局已暂停涉事教师工作并责令其接受调查,同时安排专业人员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校长也已经被就地免职。
新学期伊始,就发生了教师体罚羞辱学生的事件,舆论为之哗然。学生不会做题是常有的事,老师可以耐心指出或者适当批评,绝不至于粗暴打骂。
视频中,一位穿棕色羽绒服的女老师情绪激动,掌掴学生的脸,扯着女孩的头发来回撞,还大声痛骂:“我打死你,你瞎是吧?”“读书,你配读书吗?”“你这个蠢货”。被打骂女孩开始抽泣后,旁边穿白衣服的女老师还威胁:“不要哭脸,收住。你再说我就要告你状了。”据悉,涉事女孩是小学六年级的孩子,穿棕色羽绒服的老师为数学老师,白衣服老师为语文老师兼班主任。
学生只是做错了题,竟然被如此粗暴对待。近乎咆哮的痛骂,隔着屏幕都让人感到胆战心惊,会不会留下难以磨灭的心理阴影?一些有过类似遭遇的网友纷纷留言,表示当年的伤害产生了严重的后遗症。
体罚事件中,常常有人以“恨铁不成钢”来为老师开脱责任。女教师粗暴打骂学生事件曝光后,也有人为涉事老师喊冤,认为这是负责任的表现。但是,学生作业有问题,需要耐心细致地进行指导,不分青红皂白地一通打骂,能解决问题吗?这种泄愤式的打骂是对学生的摧残,根本不能用为了学生好来解释,绝不是教育惩戒的应有之义,岂能混为一谈?用手打孩子,用书打孩子、歇斯底里尖叫、把孩子的书直接扔到地……只会用暴力去解决问题的老师不仅无能,也侮辱了老师这个职业,不配为人师表。
教育离不开合理的惩戒,但体罚绝不是教育。2020年,教育部颁布《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明确禁止了七类不当教育行为:击打、刺扎等直接造成身体痛苦的体罚行为;辱骂或以带有歧视、侮辱的言行贬损等侵犯学生人格尊严的行为;因个人情绪或者好恶选择性实施惩戒等。
涉事老师的行为如何界定,停职检查之后如何惩处,要不要取消其教师资格证清除出教师队伍,自然有规章可循。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也表示后续将对涉事教师按照相关规定严肃处理,同时举一反三,强化师德师风建设,规范教师行为,坚决杜绝此类行为再次发生。
涉事教师固然应该依法严惩,但这起事件所暴露出的某些深层次问题,依然值得引发深思。涉事女教师掌掴孩子、拽孩子头发、全程暴怒无法沟通,如此大动肝火仅仅只因为学生做不来题吗?是不是还有什么其它原因?究竟是有心理疾病还是有暴力倾向?是一时“情绪失控”的偶发行为还是常态?
有家长群聊记录显示,涉事教师平时就喜欢打人。另一段视频显示,一个男孩过来交作业也享受到掐脸和遭受痛骂的待遇。倘若粗暴打骂学生是该教师惯用的教育手段,学校知情吗?有没有采取过针对性的措施予以教育?
此外,视频中坐在一旁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的反应,也十分耐人寻味。面对身边的“暴风骤雨”,不仅全程淡定,还不时帮腔,是不是意味着对这样的事情早就习以为常了呢?有网友甚至怀疑,这是办公室里的常态,令人不寒而栗。
爱是教育的灵魂,有爱心的教师绝不会任意向学生发泄自己的情绪,动辄“失态”。网络时代,任何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体罚辱骂学生的老师,随时都可能“爆雷”。生性暴躁又难以通过提升修养等方式管理好自己情绪的人,还是别从事教书育人的神圣工作了,免得害人又害己。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港湘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本网站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投稿、引用,需注明来源"港湘新闻网",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云标签 点击对应标签查看更多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