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克人:家书映丹心 誓死抗日到底

编辑:凌熙 发布时间:2025/7/29 8:54:13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7.jpeg(文案 何金燕 海报设计 陈青青)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何金燕

  湘阴县城南郊,平家湾义山,一座青石垒砌的纪念塔肃然矗立。塔身楹联“丹心悬日月;白骨镇山河”,字字铿锵。当地人称之为“白骨塔”,塔下长眠着包括营长曹克人在内的770位抗日阵亡将士的忠骨。

  “以前身体硬朗,年年清明,我都带着全家老小来祭拜。这两年腿脚不灵便了,去得少了,但心里从没忘记过……”曹克人烈士之子曹宏璋老人言语间,声音哽咽。

  家书灼心:“我愿誓死抗日到底”

  曹克人是谁?他1911年生于桂阳。受进步兄长影响,1929年,18岁的他怀揣报国之志投笔从戎。从黄埔军校14期毕业后,他屡立战功,1941年升任国民革命军第99师295团1营少校营长。同年春,他率部驻防长沙前哨——湘阴。

  1941年9月,日军15万重兵猛犯湘北,湘阴危如累卵。曹克人被委以城防重任。他率部死守北门一线,拆毁东门外文星桥,立下“誓与湘阴共存亡”的军令状。

  大战前夕,忧心如焚的父母曾修书劝他:“人之功名富贵,半由天命……父母之于子女,其责仅在生之、育之、教之……”字里行间是舐犊情深。

  然而,国难当头,曹克人的回信斩钉截铁:“国家养兵千日,用在一朝,值此国家危亡之际,匹夫尚且有责,我作为军人,怎能临阵退缩?尚请双亲体谅时艰,顾全大局,善自颐养天年……我愿誓死抗日到底。”字字泣血,句句千钧。

  10月3日,日军500余人在飞机、毒气弹掩护下猛攻雨洗沟阵地。曹克人率部浴血奋战,首战告捷。次日,日军增兵800余人卷土重来。曹克人身先士卒,振臂高呼:“打垮鬼子,誓与湘阴共存亡!”官兵血战至最后一刻,因寡不敌众,阵地失守。身负重伤的曹克人与两名士兵退至油榨坊后不幸被捕。

  面对日寇,曹克人横眉怒斥。丧心病狂的敌人将他四肢钉于熊家祠堂墙壁,割舌削鼻、挖眼断掌,最后剖胸灌油,活活烧死。烈士的膏血浸透砖墙,身形轮廓清晰可见,其壮烈令天地同悲。一位乡绅悲愤挥毫:“率孤军以守孤城,湘水竟无情,波涛不尽英雄血;摧敌锋而寒敌胆,楚疆今再捷,千古长留节烈名。”

  1984年,湖南省政府追认曹克人为革命烈士。

  血脉传承:从未谋面,却一生追随

  1941年12月7日,曹克人牺牲两月后,儿子在桂阳老家出生。伯父曹奋人含泪为其取名“宏璋”——“宏”扬父志,“璋”显国魂。

  “我可怜的孩子宏璋啊,你从来没见过父亲的面……”采访中,曹宏璋模仿着姨妈当年常对他说的这句话,老泪纵横。

  虽未谋面,但父亲的身影从未缺席他的人生。“母亲一提起父亲就忍不住哭。”曹宏璋回忆,母亲总叮嘱他:“你父亲是为中华民族牺牲的!你要好好读书,长大也要当为国争光的英雄!”

  在母亲含泪的讲述中,父亲的形象在曹宏璋心中日益清晰。1960年,19岁的曹宏璋进入桂阳县人民医院工作。“父亲保家卫国是军人天职,我治病救人就是医者本分。”他将对父亲的敬仰,化作了服务人民的实际行动。

  如今,83岁的曹宏璋已是儿孙绕膝。住所客厅茶几上,摊开着一本厚厚的、由他亲手整理编辑的册子。曹宏璋轻轻翻动着书页,里面汇集了数十年来他收集的所有关于父亲的报道、史料和图片,足有百余页,“我给每个孩子都送了一本。这是我能为父亲做的最重要的事——把他的精神传承下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港湘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本网站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投稿、引用,需注明来源"港湘新闻网",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云标签 点击对应标签查看更多相关资讯!

  • 广告
  • 广告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媒体爆料&招商合作)
0731-85588296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港湘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本网站所有。
任何媒体转载、投稿、引用,需注明来源"港湘新闻网",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媒体爆料热线 0731-85588296 招商合作热线 0731-85588296 合作联系邮箱 1392289199@qq.com 投稿邮箱 igxnews@163.com]
[ 网站备案:湘ICP备2023034186号-1]
Copyright ©2020 港湘新闻网 hkhn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