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用AI生成视频和声音“复活”李玟,冲上微博热搜。视频中,“李玟”坐在镜前,暖心回应粉丝关切:“我知道你们可能会感到惊讶甚至有些不真实,但请相信我,这是一个充满着爱和感激的时刻,因为我有机会通过这段视频与你们相聚......无论你们走到哪里,默默支持着你们,感谢你们一直以来对我的支持和爱,我爱你们!”(3月13日环球时报)
对此,有网友表示高兴:“看到你,听到你说话的那一刻眼泪都出来了,此刻很希望是你真实的还存在……”,也有网友发表不同看法:“并不赞同这样的做法,这并不是她本人的意愿。”“尊重逝者,这样子觉得真的不好”。
无独有偶。日前,著名音乐人包小柏在受访时透露,经过反复尝试,他用AI如愿复刻出“数字女儿”,以纪念三年前因病去世的女儿。包小柏感慨:“AI可以让我明确的知道,能把思念的模式换一种工具来表达”,“希望女儿在数字世界复活。”对此,有网友留言表示:“这才应该是AI存在的意义!”“为人父母太不容易了”……
近年来,AI技术进展迅速,除赋能诸多产业转型升级外,越来越多被应用在生成视频、图像和声音等生活娱乐场景上,而且技术迭代进化快、作品越做越逼真。用AI生成视频“复活”逝者,就是这种技术的最新应用。人们不禁感叹:AI时代来了,有图片、有声音、有视频不等于有真相!
值得注意的是,生成式AI正以前所未有速度重塑人们日常生活,由此衍生出的新骗局、新套路以及潜在风险正在不断刷新公众的认知。这背后不仅关乎广大消费者财产和人身安全,也潜藏承担民事责任的风险。像用AI“复活”逝者,就有侵害逝者肖像权之嫌。
肖像权是公民一种人身权,含肖像、视频、声音权,即使公民已逝世,其肖像权也受法律保护,且除特别约定外,一般不受时间限制。《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九条规定,何组织或者个人,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依据法律,逝者的肖像权通常由其近亲属承继行使。
依照上述规定,包小柏用AI生成“数字女儿”,是行使其女儿肖像权的行为,不违反法律规定,无可厚非。而上述网友擅自用AI“复活”李玟,获得了社交账号更高关注度和更多视频点击量,可用以招徕视频制作生意,事实上收获了金钱奖励。因此,不管行为人是否明示有商业用途,均已涉嫌侵犯了李玟的肖像权。法理上,李玟的近亲属有权依法请求这位网友承担民事责任。
由此可见,使用AI技术有门槛,滥用AI有风险,“复活”逝者需谨慎。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港湘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本网站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投稿、引用,需注明来源"港湘新闻网",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云标签 点击对应标签查看更多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