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丝带”不止在冰上“做文章”

编辑:千寻 发布时间:2024/2/5 19:35:53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2月4日电(记者张骁)“第一年是赛后利用起步年,围绕场馆体育属性,初步搭建集滑冰体验、培训、赛事于一体的运营体系。第二年是推动多元利用年,围绕品牌提升和大型活动策划落地,丰富业态,使场馆运营更符合市场规律。”国家速滑馆公司负责人金延4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

2月4日,国家速滑馆举办“北京冬奥两周年·丝带牵系我和你”系列纪念活动,图为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内景。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2月4日,在北京冬奥会开幕两周年之际,“冰丝带”向冬奥人员免费开放。既是回首过往,也“晒一晒”这座冬奥标志性场馆的新变化。

大型奥运场馆赛后利用是一道世界难题。北京冬奥会开幕两周年之际,“冰丝带”交出阶段性答卷:2022年7月开放以来,累计接待参观、培训、滑冰体验等游客超60万人次。

回顾一年多的运营,金延说:“首先要在冰上‘做文章’,冬奥会后,‘冰丝带’迅速开放滑冰体验,同时结合低碳制冰等场馆科技和绿色元素,逐步形成‘冰享未来’研学体系。”此外,依靠冰做好本职‘赛和训’的工作。目前,大道冰面除举办国内外高水平赛事和场馆自主赛事外,还保障着国家级、北京市区级专业队训练。大道内还有一块标准冰场用于花滑和短道速滑培训。

2月4日,北京冬奥会志愿者在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拍照留念。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冰的运营是基础性的,场馆要发展必须多元探索。”金延说,去年以来,“冰丝带”自主培育“冰梦丝语”冰上表演品牌。紧扣体育、科技、绿色等文化和功能内涵,精准承接品牌首发、企业年会、跨年演出活动,尝试将比赛大厅多元利用,与社会品牌影响力有机叠加,这是“冰之外”的一篇“大文章”。

金延透露,运营团队对多元利用有很多思考,包括把场馆内外的每个角落都利用起来。“冰丝带”场院面积大,室外经营也能“做出花样”。目前看,冰雪狂欢季、冰丝带不夜城、室外大众赛事、“冰丝带”青少年成长中心和“乐仕堡”运动健康基地等活动和项目,也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北京冬奥热依旧在延续,这是我们做好运营的最大底气。”金延说。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港湘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本网站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投稿、引用,需注明来源"港湘新闻网",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云标签 点击对应标签查看更多相关资讯!

  • 广告
  • 广告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媒体爆料&招商合作)
0731-85588296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港湘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本网站所有。
任何媒体转载、投稿、引用,需注明来源"港湘新闻网",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媒体爆料热线 0731-85588296 招商合作热线 0731-85588296 合作联系邮箱 1392289199@qq.com 投稿邮箱 igxnews@163.com]
[ 网站备案:湘ICP备2023034186号-1]
Copyright ©2020 港湘新闻网 hkhn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