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多地“热力爆表”,极端高温该如何应对?

编辑:袁琳 发布时间:2024/6/12 8:02:55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年6月11日傍晚,北京,一天的高温之后,天空又出现强对流天气,天空又现乳状云,貌似龙头,电闪雷鸣,大雨如期而至,带来一阵清凉。

  最近几天,北方正经历今年来最强的高温炙烤。多地“热力爆表”,山东、河北有超过20个国家气象站最高气温突破当地6月上旬极值,河北成为40℃酷热集中区。根据预测,北方这波高温加班到下周,而酷热,也似乎正在成为一种趋势,尤其是极端高温,近年来,似乎也越来越频繁。面对极端高温,个人如何防范?一座城市,又如何做好应对?《新闻1+1》连线河北省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陈小雷、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研究院教授游志斌,解读相关问题。

  高温预警发出后,如何更好的精准传递?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研究院教授 游志斌: 预警发出之后,尤其是当地的党委政府,还有关键的组织群体,都应该接收到信息,尤其是党委政府要去关注信息,而且在收到信息之后精准地把它传递出去。像北京6月11日,就先是非常热,傍晚又突然降雨。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就要及时提醒公众,尤其是一些脆弱人群,不仅要带伞,可能还要防雷,一些精准化、定向化的提示,就显得非常重要。

  应对极端天气,理念需先“升级”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研究院教授 游志斌: 未来应对极端天气的过程中,我个人认为非常重要的就是我们的理念要发生一定的变化。整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重视应对,更要注重防范,而在防的过程中,未来的一个趋势就是要增强“强韧性”。我们既要去了解我们面临的灾害特点,了解极端天气的趋势,还要从整个的工程设施、制度建设中,去适应这种变化。从整体来讲,我们的社会、城市,包括我们的个体,都要去注意这种变化,了解灾害以及极端天气的一些常识,同时要加强准备。

  应对高温天气,还需增强统筹权威性

  白岩松: 过去我们经常提的一件事如果要很难做好,可能一个重要原因是“九龙治水”,应对高温天气,相关职责也分散在不同的职能部门里,如何把这些力量更好的集中在一起,这样不管是个体也好,还是整个城市也好,损失可能会更小,您怎么看待这一点?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研究院教授 游志斌: 未来应对包括高温在内的灾害天气,有时单靠部门的力量是比较有限的,我们应该加强统一指挥,包括整个体系、整个制度设计过程中的权威性。比如有的部门发出预警后,其中单位要按照预案当中的相关责任来执行,应对完成之后,我想不能够简单的就此结束,在整个应对过程当中,未来我们也要考虑一些刚性的评估,通过地方党委政府,以及我们的人大、政协更好地发挥作用,对整个应对工作来进行评估,评估的过程,还要和整个绩效管理结合起来。应对的好就应该奖励,应对的不好,必要的时候我们也要进行总结,甚至对一些情况也要相应的给予奖惩措施。

  应对极端天气,未来还要注重区域联动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研究院教授 游志斌: 我们未来一定要考虑整个流域圈和地理圈,在应对极端天气灾害中的联动。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一些相关机制,比如像黄河九省形成了应急联动工作机制,而且内部还有相应的制度出台。我想在未来,对于流域圈和地理圈来讲,还要进一步统筹资源,比如京津冀地区,有的地方可能水资源丰富,而有的地方可能面临干旱,因而我们要进行系统的治理,从整个体系角度中去考虑各种措施的推进,而不是简单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港湘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本网站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投稿、引用,需注明来源"港湘新闻网",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云标签 点击对应标签查看更多相关资讯!

  • 广告
  • 广告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媒体爆料&招商合作)
0731-85588296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港湘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本网站所有。
任何媒体转载、投稿、引用,需注明来源"港湘新闻网",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媒体爆料热线 0731-85588296 招商合作热线 0731-85588296 合作联系邮箱 1392289199@qq.com 投稿邮箱 igxnews@163.com]
[ 网站备案:湘ICP备2023034186号-1]
Copyright ©2020 港湘新闻网 hkhn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