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一栋“跨界”楼里的科技改革“合唱”

编辑:袁琳 发布时间:2024/6/27 9:18:54 来源:新华网

“第一次拿回卫星载荷研制责任状时,大伙儿心里都没底。”中科院合肥物质科研院安光所光学遥感中心副研究员骆冬根笑着说,“短短几年,已有17套我们团队研制的载荷遨游在太空中。”

  是科技体制改革给骆冬根和团队托了底。

  2018年,“交叉科研楼”在安徽合肥西郊的科学岛上落成,不同形状、颜色的外立面,犹如积木一般拼在一起。亦如在这里进行的改革实践,让科研工作者“混搭”,让科学研究实现“跨界”。

330.jpg交叉科研楼外景。(新华社发)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研院院长刘建国告诉记者,科学岛重构科研体系,将10个科研单元整合为7个,依托交叉科研楼,开展跨所、跨设施、跨学科的建制化攻关。

  骆冬根和同事们在这栋楼里成立了建制化团队,50多位不同学科背景的小伙伴聚到了一起。

  火箭升空过程中震动大,如何保证仪器“纹丝不动”,力学专家支招;到了外太空,温度变化、辐射影响、杂光干扰,仪器如何正常工作,光学专家有了用武之地;距离遥远,仪器如何能自主完成观测流程,电子学专业团队大展拳脚……

331.jpg这是光学遥感中心的一间陈列室内景。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松散的科研力量、重复的科研目标在一栋楼里被整合,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让我们心无旁骛地给星星‘点睛’。”骆冬根感慨,他们有院长基金等专项经费支持,科研经费使用灵活,还被鼓励与企业创新合作,与多家大学和科研院所合作成立联合实验室和转化中心,同时,持续引进多学科优秀科学家,加强高层次人才互动。“短短几年,我们团队规模扩增近一倍。”

  一栋楼一座岛,一隅印证全貌。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学科交叉融合不断发展。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依托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开展有组织科研,成为科技体制改革的应有之义。

  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健全科技项目管理等配套政策制度、开展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试点、创立“科大硅谷”等创新平台……安徽科技体制改革应时代之需,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发展,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大科学装置与企业协同创新,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贯通的创新生态。

  从农村改革发源地到如今科技改革的策源地之一,安徽实现创新驱动新跨越。数据显示,2023年,安徽区域创新能力保持全国第7位,连续12年稳居全国第一方阵。(记者陈诺)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港湘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本网站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投稿、引用,需注明来源"港湘新闻网",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云标签 点击对应标签查看更多相关资讯!

  • 广告
  • 广告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媒体爆料&招商合作)
0731-85588296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港湘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本网站所有。
任何媒体转载、投稿、引用,需注明来源"港湘新闻网",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媒体爆料热线 0731-85588296 招商合作热线 0731-85588296 合作联系邮箱 1392289199@qq.com 投稿邮箱 igxnews@163.com]
[ 网站备案:湘ICP备2023034186号-1]
Copyright ©2020 港湘新闻网 hkhn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