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的一字板“焊死车门”,总是能点燃市场情绪。
自8月22日起,天普股份已连续录得11个一字板,三季度以来股价累计上涨近三倍,总市值突破百亿关口。
不过,9月10日晚间,天普股份突然发布公告称,公司股票自2025年8月22日至9月10日连续涨停,累计上涨185.29%,严重偏离基本面。公司已就近期股票交易波动情况进行停牌核查,将于2025年9月11日开市起停牌,待披露核查公告后复牌。
值得注意的是,天普股份的这波走势不仅刷新了近期A股的连板纪录,更把这家此前营收下滑、利润承压的企业推到聚光灯下。
然而,这场资本狂欢的背后并非是其出现了业绩拐点,而是公司控制权转让所引发的连锁反应。
8月21日晚,天普股份披露控股股东拟转让10.75%股份,引入中昊芯英与海南芯繁。如果交易完成,AI芯片企业中昊芯英的实际控制人杨龚轶凡将成为天普股份的新实控人。
对市场而言,汽车零部件与AI芯片之间的“跨界联姻”,无疑构成了强烈的想象空间。
不过,公司披露,收购方之一海南芯繁的收购资金尚未到位,相关股东也未完成实缴出资。更重要的是,收购方当前无资产注入计划,未来12个月内暂无改变主营业务或重组的明确动作。换言之,哪怕控制权变更落地,天普股份短期内也难以实质性切换赛道。
监管的反应同样迅速。8月22日方案公布的次日,上交所便火速下发工作函,要求公司就资金来源、内幕信息管控等关键问题作出解释。8月28日晚,监管层再次关注股价波动,点名涉及上市公司、董监高及实控人。
事实上,在中昊芯英宣布入场之前,天普股份股价已在7月录得过四个涨停板,但今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同比下滑3.44%,归母净利润下降16.08%——投资者不难看出,公司基本面与股价之间出现了错位。
作为一家市值不高、主营业务传统、业绩承压的零部件企业,天普股份具备资本运作的潜在空间。而中昊芯英作为杭州“准独角兽”,估值超40亿元,手握TPU架构AI芯片的量产能力,在AIGC和大模型热潮下自带光环。
资本市场显然对这种叠加效应报以极高预期。但值得警惕的是,这种预期尚未转化为现实。控制权变更仍需合规确认,资金落实存疑,且公告已明确未来一年无重组、无资产注入计划。
有市场分析人士指出,天普股份的案例与以往一些“借壳+新兴产业”的故事颇为相似,短期内股价往往因为概念刺激而飙升,但能否持续走强,关键要看资金到位和业务协同是否落地。如果通过资本运作进入上市公司体系,确实可以获得融资与估值平台的优势,但同时也需要考虑主业磨合、监管合规以及投资者预期管理,否则很容易出现故事先行、业绩滞后的局面。
潇湘晨报·辣椒财经记者郝咏琪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港湘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本网站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投稿、引用,需注明来源"港湘新闻网",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云标签 点击对应标签查看更多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