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银行加力数智转型

编辑:凌熙 发布时间:2025/9/12 11:26:29 来源:经济日报

  数字金融持续迭代升级,成为推动金融机构效率提升和创新发展的“利器”。上市银行半年报显示,各家银行上半年在实现自身稳健发展的同时,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也在稳步提升,这背后离不开数字金融强有力的支撑。

  半年报显示,上市银行持续加码技术投入,推动业务从数字化向数智化转型。尤其是金融大模型落地呈现加速态势,实现了应用场景的快速拓展,提升了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

  数字赋能业务发展

  在2024年年报中,多家上市银行曾披露过数字金融的投入情况。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2024年金融科技投入共计1254.59亿元,较2023年增长2.15%。同时,与科技投入总量提升相对应的还有科技人员总数的增多,6家大型商业银行2024年科技人员总数首次突破10万人。

  持续的投入带来了经营业绩的提升。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韩静在8月29日的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以科技和数据驱动,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业务发展,银行实现对客精准识别、精准营销、精准画像。通过洞察客户特点,建设银行实现了产品服务的精准适配,这在对公对私领域均有所体现。在对公业务领域,通过数字化工具直营,对公长尾客户存款较年初增长超1000亿元;在零售业务领域,通过智能化管理,存量资金到期承接率近95%。“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离开了科技驱动、数据驱动是难以做到的。”韩静说。

  “未来银行必然是数字银行。”北京银行董事长霍学文在业绩发布会上介绍,“过去3年,北京银行在许多领域实现了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关键一招就是举全行之力推进数字化转型。”

  今年上半年,北京银行加快打造“人工智能驱动的商业银行”,建成了“1213”AI体系,即一体化算力底座、两大模型开发运营平台、100余项AI能力、300余项AI应用场景建设。霍学文介绍,一体化算力底座能够实现企业级人工智能算力基础资源的统一管理,显着提升运营效率,强化数据联动与分析能力;两大模型开发运营平台通过“大模型+小模型”双轮驱动,形成人工智能的中台能力,赋能产品创新、客户服务、风险管理等领域,推动业技融合达到新境界;建成AI核心能力应用体系,具备100余项AI能力,上线一批好用、管用、实用的AI工具;探索AI金融应用的更多可能性,形成300余项应用场景。

  持续推动数字化转型的成效也体现在半年报业绩上。上半年,北京银行实现了营业收入362.18亿元,同比增长1.02%;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0.53亿元,同比增长1.12%。

  技术支撑能力提升

  半年报显示,各家银行均着力提升数字技术支撑能力,为未来战略布局筑牢根基。

  国有大型银行在数字技术应用方面保持前列。记者从中国银行获悉,该行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力提速,通过深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强化交易集约、提升服务效能,培育分行数字化转型新成果,形成推广一批、储备一批的良性循环。通过持续推进技术架构转型,该行云平台服务器总量达4万台,截至2025年6月末,分布式技术平台已对接352个应用,前端技术平台推广至186个应用,大数据技术平台推广至174个应用。

  股份制银行也不甘落后。浦发银行透露,该行已建成算力、算法、平台、知识四位一体的企业级数智基座。截至2025年6月底,已构建千卡算力,在股份制商业银行中率先实现“全栈国产化算力平台+开源大模型”的金融应用,形成大小模型协同的“浦银智启”模型服务矩阵,同时搭建多维度大模型评测体系,初步构建千万级企业知识库;分布式架构体系基本成型,为业务快速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另外,平安银行中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该行构建大模型能力体系,通过监督微调、强化学习、大模型自主规划、智能体等技术进行模型调优训练,提升重点场景应用能力,截至6月末,平安银行已落地大模型应用场景超330个。

  除了技术平台、场景应用,在风控合规方面,数字金融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记者从平安银行获悉,该行深化智能算法应用,夯实智能化风险防控体系:在对公风险管理上,深化大模型在智慧风控的探索应用,建立风险专家知识库,借助智能体系提升风险控制各流程的效率,强化大模型的适用能力;在零售贷款审批与催收上,依托大模型能力,对非结构化数据及其他要素进行风险特征挖掘和识别,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在普惠金融上,深化“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应用,全面完善普惠生态客户的风险画像,支持信贷资金精准直达中小微企业;在账户风险防控上,打造反电诈“风控大脑”,提升账户风险管理和客户服务效率。

  从数字化到数智化

  当前,上市银行已普遍将数字金融,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视为提升运营效率、优化客户体验及开拓新增长极的重要抓手。金融大模型的应用体系已经在银行业务的各个层面全面开花。

  光大银行副行长杨兵兵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今年上半年,光大银行上线“大模型智能政策助手”,打造了涵盖行内1700余份政策文件的专业知识库和政策搜索分析智能体,将政策文件与业务场景智能关联,提升了合规执行效能,构建起全流程的政策服务能力。

  据介绍,光大银行积极探索大模型技术和授信业务的深度融合。该行自主研发的“授信调查智能报告”功能,5分钟即可自动生成一份百页调查报告。目前,该功能已服务2000余位一线客户经理,赋能39家一级分行,有效提升授信业务质效。

  在数据领域,光大银行自主研发并推出集人工智能与商业智能于一体的“问数”智能分析工具,整合了超过2000个数据指标,覆盖零售、对公、运营、财资等主要业务领域,全面支持指标、报表、分析报告、外部数据等多种数据类型的问答查询,能够为业务一线及时、准确反馈高质量数据分析结果。

  数智化转型需要大量基础性的工作支撑,甚至是整个业务流程的优化。“数字金融推动银行的服务和业务不断向平台化、场景化、生态化发展的同时,我们能感受到应用系统的边界在逐渐模糊。前中后台的系统逐渐融合,很多都是直通式。从客户端发起到记账完成,原来分散在多个系统,现在基本上都是直通的。交易型系统和分析型系统也是相互嵌套的。”杨兵兵说,“随着数字化越来越深入,也给安全运营和风险防控提出了更高要求,就是怎样才能做得又好又快,进行科技赋能,我们在流程优化方面花了一些力气。”

  另外,光大银行还设计有智能算力的调度平台,通过算力的虚拟化和算力的统一交付,使得同等硬件成本下,可以满足更多人工智能的应用需求。“目前,我们人工智能的算力已经支撑保障120多个算法模型和840个场景应用。”杨兵兵说。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港湘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本网站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投稿、引用,需注明来源"港湘新闻网",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云标签 点击对应标签查看更多相关资讯!

  • 广告
  • 广告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媒体爆料&招商合作)
0731-85588296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港湘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本网站所有。
任何媒体转载、投稿、引用,需注明来源"港湘新闻网",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媒体爆料热线 0731-85588296 招商合作热线 0731-85588296 合作联系邮箱 1392289199@qq.com 投稿邮箱 igxnews@163.com]
[ 网站备案:湘ICP备2023034186号-1]
Copyright ©2020 港湘新闻网 hkhn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