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6日,据澳门司法警察局消息,日前,一名在澳门就读大学的香港女子误信骗子冒充的“内地公安”,按照对方指示向父母索款缴付“保证金”,最终被骗800万港元(约合人民币733万元)。
据澳门司法警察局披露,该案受害人为香港居民,在澳门读大学,今年8月上旬接获自称“内地执法人员”来电,称其内地手提电话号码涉嫌发放大量诈骗短信。电话随后转线至“公安”接听,对方要求受害人接受调查并视频办案,过程中要求交付400万港元“保证金”,并教唆事主以到外地升学为由,向父母索款。
受害人按照骗子的指示,将款项转账到指定的香港银行账号后,骗子声称案情严重,要求其再额外支付400万港元“保证金”。随后受害人再从自己的账号,转账400万港元到骗子指定的香港银行账号。
受害人在等候“调查”期间,其家人接获香港银行通知,称汇款有可疑。受害人向家人了解后,于10月23日向澳门司法警察局报案。目前,澳门司法警察局正在调查案件,暂未有人被捕。
南都记者注意到,此前澳门司法警察局曾发布提醒称,家长若无故收到子女索取大额款项的请求(索款理由与“留学”“办理签证”有关),应提高警惕并向校方求证。此外,家长要多关心子女及分享防骗资讯,重点提醒若出现“视频办案”“资金审查”或“缴交保证金”等要求,必定是诈骗。如有怀疑,可致电司警局防诈骗查询热线或报案热线求助。
——新闻多一点——
近年来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 诈骗手段也在不断更新 给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带来了严重威胁 从传统的电信诈骗 到新型的网络诈骗 不法分子的作案手法层出不穷 让人防不胜防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不断更新防骗知识 提高自身防范意识 第一步 骗子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拨打电话,准确说出受害人的身份证号、联系方式与家庭住址,以此获取信任。
第二步 骗子谎称受害人名下的银行卡涉嫌洗钱、诈骗等,要求受害人配合调查,并且借“公检法”之名突破受害人的心理防线,使受害人陷入恐慌,失去判断能力。 第三步 骗子要求受害人添加联系方式,通过聊天软件发送“逮捕证”“通缉令”等虚假法律文书,甚至还会通过视频通话展示虚假办公环境、工作服等,进一步骗取受害人的信任。 第四步 骗子声称为“调查办案”需要,要求受害人下载指定软件进行“资金清查”,或引导受害人将资金转至所谓的“安全账户”,一旦受害人按其要求操作或转账,银行卡上的资金就会被全部转走。
“冒充公检法”诈骗 常见话术关键词 01安全账户 凡是接到自称公检法人员的电话,提到安全账户、清查资金、转账汇款的,都是诈骗! 02屏幕共享 凡是自称公检法人员,要求下载会议软件、开启屏幕共享的,都是诈骗! 03电话转移 凡是自称某部门工作人员,主动“帮你”转接电话至公检法的,都是诈骗! 04通缉令、警官证 凡是要求通话内容绝对保密,通过网络出示“通缉令”“警官证”的,都是诈骗! 05线上笔录 凡是自称公安人员要求通过电话、QQ、微信做笔录的,都是诈骗! 06自证清白 凡是要求前往酒店、家里、网吧等隐蔽环境接受调查或自证清白的,都是诈骗!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港湘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本网站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投稿、引用,需注明来源"港湘新闻网",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云标签 点击对应标签查看更多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