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科学家精神·大家小事丨李德生:科学面前没有权威

编辑:袁琳 发布时间:2024/7/12 10:35:45 来源:科技日报

  人物简介

  李德生,1922年10月17日出生于上海,1945年6月从中央大学地质系毕业并获学士学位,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我国石油工业奠基人之一。李德生是大庆油田的发现者之一,参与编制完成大庆油田第一部开发方案——“萨尔图油田146平方公里面积的开发方案”。他还致力于渤海湾盆地的综合研究,创新划分了中国含油气盆地类型。其研究成果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2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陈嘉庚地球科学奖等。

  科技日报记者 操秀英

  “做科学研究工作务必勤奋、诚信、求真务实。”在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2022年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德生举行的百岁寿辰纪念活动上,期颐之年的李德生再次嘱咐后辈们。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李德生看来,要先深入实践,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才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上升为符合规律的理论;要先学习前人的成果和经验,加以总结、升华和突破,才能有自己的创新。

  正因此,尽管李德生在石油地质方面的成就享誉国内外,但在与人交流专业问题时,他总是听得多,说得少。

  2009年—2011年期间,已是耄耋之年的李德生走遍大庆油田、青海油田、延长油田、胜利油田、新疆油田和塔里木油田等中国各大油田。

  “每到一个油田,先生最高兴的事是听取油田的专家汇报勘探开发进展。”他的学生李伯华说,每次听汇报,先生都全神贯注,并认真记笔记。

  李德生对油气相关数据非常敏感,诸如地层深度、储层厚度、孔隙度与渗透率、储量、产量、含水率等,他不但记在笔记本上,还在会后通过回忆把当时来不及写全的内容补充完整。

  有一次,在吉林油田调研时,油田技术人员给李德生汇报了注二氧化碳驱油进展情况。“第二天,在回京的火车上,我们谈到注二氧化碳驱油这项新技术时,老人家把吉林油田实验区块的名字和井号以及注气前后产量变化数据,如数家珍地又给我讲了一遍。”李伯华说,这次经历让他更加钦佩先生的敬业和认真。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港湘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本网站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投稿、引用,需注明来源"港湘新闻网",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云标签 点击对应标签查看更多相关资讯!

  • 广告
  • 广告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媒体爆料&招商合作)
0731-85588296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港湘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本网站所有。
任何媒体转载、投稿、引用,需注明来源"港湘新闻网",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媒体爆料热线 0731-85588296 招商合作热线 0731-85588296 合作联系邮箱 1392289199@qq.com 投稿邮箱 igxnews@163.com]
[ 网站备案:湘ICP备2023034186号-1]
Copyright ©2020 港湘新闻网 hkhn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