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甲午沉舰遗址 山东水下文物保护区“扩容”

编辑:凌熙 发布时间:2025/11/12 9:09:42 来源:新华网

水下考古队员在山东威海湾来远舰遗址进行抽沙作业(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新华社济南11月11日电(记者李志浩)中国东部省份山东近日调整其唯一一处水下文物保护区范围,将来远舰遗址、靖远舰遗址纳入其中,并更名为“威海湾甲午沉舰遗址”。至此,中国水下考古工作者在威海湾发现的3艘甲午沉舰遗址,全部纳入水下文物保护区范围。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水下文物保护具有分布广、区域大、监管难等特殊性,为已探明的水下文物密集区整体划区进行预防性保护很有必要。

  记者了解到,本次调整不仅扩大了保护区范围,更提出明确的保护要求,即在水下文物保护区内,禁止进行危及水下文物安全的捕捞、爆破、建设工程等活动。

  今年是中日甲午战争结束130周年。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最后一场海战在威海湾发生,北洋海军战败,多舰沉海,后全军覆没。

  2017年至2023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中国多个考古单位联合组队开展威海湾甲午沉舰遗址水下考古调查项目,调查保护埋藏海底百年的北洋海军战舰遗址。

  水下考古最先发现定远舰沉舰遗址。定远舰为北洋海军两大主力铁甲舰之一,属当时世界先进战舰。1895年,在败局不可挽回之际,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忍痛下令炸毁定远舰,以免资敌。

水下考古队的工作船在山东威海湾起吊定远舰铁甲(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2022年1月14日,山东省政府公布第一批水下文物保护区,将“威海湾一号沉舰遗址”(即定远舰遗址)列为水下文物保护区。同年,中国水下考古工作者在威海湾又确认发现来远舰遗址、靖远舰遗址,两舰均为北洋海军主力巡洋舰。

  2023年,威海湾甲午沉舰遗址水下考古调查项目宣告结束,除发现确认3艘沉舰遗址外,还提取3000余件重要文物。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首席专家马骏杰说,这次水下考古为甲午战争和北洋海军研究提供了大量实物证据,揭示并补充了甲午战争的诸多细节。

  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研究馆员周春水介绍,威海湾甲午沉舰遗址水下考古调查项目,与2014年至2021年在中国辽宁省黄海海域开展的甲午沉舰遗址考古工作,共同组成中国甲午沉舰系列水下考古调查与研究工作,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成果最丰硕的海战遗址考古项目。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港湘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本网站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投稿、引用,需注明来源"港湘新闻网",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云标签 点击对应标签查看更多相关资讯!

  • 广告
  • 广告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媒体爆料&招商合作)
0731-85588296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港湘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本网站所有。
任何媒体转载、投稿、引用,需注明来源"港湘新闻网",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媒体爆料热线 0731-85588296 招商合作热线 0731-85588296 合作联系邮箱 1392289199@qq.com 投稿邮箱 igxnews@163.com]
[ 网站备案:湘ICP备2023034186号-1]
Copyright ©2020 港湘新闻网 hkhn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