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时评·春耕新变|“新农人”要干好“兴农事”

编辑:袁琳 发布时间:2024/4/14 10:12:59 来源:新华社

  “90后”农机手、有博士学位的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回乡创业的土特产销售主播……春耕时节,田间地头活跃着这样一批“新农人”。

  新时代农业发展渴求掌握新知识、新技术的“新农人”。科技是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最关键因素。从新中国初期的“二牛抬杠”,到收割机大规模作业;从亩产几百斤的常规稻,到亩产超千斤的杂交稻……正是农业科技的不断创新,让中国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粮食安全得到保障。如今,“新农人”利用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科技手段,为农业发展赋能,大大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快速转变。

  乡村振兴也期盼具备新商业理念、富有创新精神的“新农人”。农村出现老龄化、空心化,要让乡村更好地发展,更快地振兴,离不开“新农人”的长远眼光和开阔思路。“新农人”善于利用互联网平台等优势资源,能够敏锐抓住发展机遇,敢于改变传统发展模式,在农业产业形态上进行创新,在农村经济业态上实现升级,能走出致富新路子,为乡村发展装上“新引擎”。

  “新农人”带来新科技,也要接地气。农业不同于其他产业,“春不种、秋不收”“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等农业生产规律,仍主导着农业生产,不可违逆而行;大部分农事有着极强的内在逻辑,须顺势而为。只有深入认识乡村,深度融入乡村,“新农人”才能更好“根植”乡村土壤,“长得”枝繁叶茂。

  “新农人”来到乡村,需要一片成长的“沃土”。远离都市繁华,放弃大城市的生活便利,“新农人”在农村默默耕耘,投身农村发展建设。农村基层组织要为他们积极创造宜居宜业的外部环境,提供安居乐业的物质保障,减少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待得住、过得好、干得起劲儿。农村基层组织要对“新农人”进行帮助和引导,为其构建配套培训体系,出台人才支持政策,实施产业扶持措施,从而与“新农人”带来的新生产方式紧密结合,两相促进。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是当前“新农人”干好“兴农事”的生动写照。新时代呼唤更多勇于拼搏的“新农人”,“新农人”也向往在这片土地上实现人生理想和价值。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港湘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本网站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投稿、引用,需注明来源"港湘新闻网",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云标签 点击对应标签查看更多相关资讯!

  • 广告
  • 广告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媒体爆料&招商合作)
0731-85588296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港湘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本网站所有。
任何媒体转载、投稿、引用,需注明来源"港湘新闻网",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媒体爆料热线 0731-85588296 招商合作热线 0731-85588296 合作联系邮箱 1392289199@qq.com 投稿邮箱 igxnews@163.com]
[ 网站备案:湘ICP备2023034186号-1]
Copyright ©2020 港湘新闻网 hkhn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