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水从哪里来?这一重要发现开辟新思路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团队通过对嫦娥六号月壤样品开展系统研究,识别出来自太阳系外一种名为“CI型碳质球粒陨石”的撞击残留物,这种残留物里富含水等成分。这一研究为未来月球水资源分布和演化研究开辟了新思路。CI型碳质球粒陨石的母体小行星主要分布在太阳系以外,具有富含水与有机质等挥发性成分特征。这一发现不仅表明小行星带物质可以向太阳系内迁移,还对解释月球表面水的来源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 科普 太阳系 新思路 2025/10/21 14:34:17
三名科学家因金属有机框架研究获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
新华社记者 彭子洋 摄  新华社斯德哥尔摩10月8日电瑞典皇家科学院8日宣布,将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北川进、理查德·罗布森和奥马尔·M·亚吉三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金属有机框架开发方面所作出的贡献。这是10月8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拍摄的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公布现场。  据介绍,在三名获奖者的突破性发现之后,化学家们构建了数以万计不同种类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其中一些材料可能有助于解决人类面临的很多重大挑战。
科学 科普 诺贝尔奖 诺贝尔 2025/10/9 9:44:37
中国科学家发现控制全球气候新“化学开关”
新华社广州9月25日电 中国科学家于北京时间25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地球科学》发表的论文显示,海洋硫酸盐浓度的微妙变化,能够改变海底甲烷的消耗方式,就像一个控制全球气候的“化学开关”。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与国际合作团队完成。由于该事件与当前气候变化存在诸多相似,一直备受科学界关注。以往科学家担忧海底甲烷释放后会大量进入大气,直接加剧全球变暖。
科学 科普 甲烷 2025/9/26 10:19:14
我国科学家首次揭示单个体细胞“变”完整植株全过程
在植物生命科学领域有一个世界难题——单个体细胞如何发育成完整植株。9月16日,国际学术期刊《细胞》在线发表了山东农业大学研究团队的论文,首次完整揭示了这一全过程。  经过20年的研究,山东农业大学研究团队发现,在叶片气孔的母细胞富含高量生长素的情况下,大量转录因子形成高度耦合的调控网络,进而激活下游的胚胎发生程序,也就是单个植物体细胞通过基因重编程改变了“命运”,最终发育为完整植株。
科学 科普 植物 2025/9/18 11:38:14
新华鲜报丨人类首次“看见”的黑洞,“身份照”又上新!
新华社上海9月16日电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获悉,人类首次“看见”的那个黑洞——位于室女座M87星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身份照”又上新了!M87黑洞最新“身份照”。M87黑洞距离地球5500万光年,质量约为太阳的65亿倍,首张“身份照”于2017年拍摄,2019年发布。此次上新的“身份照”是基于这3次拍摄所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
科学 天文 黑洞 望远镜 2025/9/17 8:50:24
科学家开发新型邻近标记技术有望精准打击癌细胞
近期,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韩硕研究团队通过开发一种深红光或超声波响应的工程化纳米酶,将邻近标记技术改造为一种“治疗武器”,实现了这一设想。小鼠实验表明,通过在肿瘤上人为制造出难以逃逸的靶点,不仅有望解决免疫疗法中的核心难题,更能激发体内持久而强大的全身性抗肿瘤效应。目前该研究在实验小鼠和体外临床肿瘤样本中均取得良好疗效,有望为开发更智能、更高效的下一代免疫疗法开辟全新的道路。
科学 科普 癌细胞 2025/9/12 8:52:54
单项奖金1000万 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揭晓
9月10日上午,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获奖者名单在上海临港中心正式公布。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是2021年在上海发起创设的面向全球科学家评选的科学大奖。顶科协奖设立“智能科学或数学奖”和“生命科学或医学奖”两个单项奖。单项奖金金额为1000万元人民币,最多可由4人共同获奖并分享,为全球奖金最高的科学奖项之一。截至2025年,顶科协奖已成功评选四届,共有12位科学家获此荣誉,国际影响力与权威性持续提升。
科学 科普 生物技术 2025/9/10 14:33:28
我国科研团队实现常温氢气异裂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悉,近日,该研究所王峰研究员团队联合意大利的里雅斯特大学研究人员在光催化氢气异裂领域取得新进展,发展了光催化策略,实现了常温氢气异裂。相关成果于北京时间9月5日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发表。如何在常温条件下实现氢气高效异裂成为科学家们探索的目标。本工作中,研究团队提出利用光生电子和空穴构建空间邻近正负电荷中心,以此实现常温条件下氢气异裂。
科学 科普 氢气爆炸 加氢 2025/9/5 9:31:44
“月球科学多模态专业大模型V2.0”发布
在2025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期间,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于8月29日发布“月球科学多模态专业大模型V2.0”。这一嵌入式专业大模型的构建,为“数字月球”云平台赋予了高效运转的“智慧大脑”。图为“数字月球”云平台。  按照项目规划,“数字月球”云平台将于2027年完成建设,并面向全球开放共享。
科学 科普 天文 月球 2025/9/1 10:21:31
我国科学家在百比特量子芯片上实现新奇量子物态
我国科学家在百比特超导量子芯片上实现了一种新奇量子物态——新型“热”拓扑边缘态,破解了对称性保护的拓扑边缘态易受热噪声干扰的难题,为保护脆弱的量子信息提供了新可能。??拓扑边缘态指在一个量子系统中,束缚于系统边缘且能够抵抗特定对称性扰动的稳定量子状态。在“天目2号”超导量子芯片上开展了量子模拟实验后,研究团队观察到“预热化”机制生效,这意味着新型“热”拓扑边缘态诞生。??
科学 科普 量子 芯片 2025/8/28 10:42:23
地下700米捕捉“幽灵粒子” 我国开启中微子研究新篇章
地下700米,广东江门的一处静谧山体深处,一个直径超35米的有机玻璃球正静静捕捉来自宇宙的“幽灵粒子”——中微子。早在2003年,我国便论证设计了第一代中微子实验装置——大亚湾中微子实验。  江门中微子实验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牵头,合作组包括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的约700名研究人员。从看不见摸不着的“幽灵粒子”,到一步步揭开神秘面纱,江门中微子实验是通向未知宇宙的一扇新窗口。
科学 科普 天文 中微子 2025/8/26 14:46:50
世界首例!中国团队将基因编辑猪肺成功移植人体
新华社广州/伦敦8月25日电 中国研究团队25日在英国学术期刊《自然-医学》在线发表论文,报告世界首个将基因编辑猪肺成功移植到脑死亡人体内的案例。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教授何建行率领的研究团队,将一只经过基因编辑的巴马香猪左肺移植到一名脑死亡者体内,模拟临床常见的单肺移植手术。该供体猪经过6处基因编辑,以降低其器官移植到人体后的免疫风险。她说,中国团队的成果是相关研究领域的“一个里程碑”。
科学 科普 基因编辑 2025/8/26 8:49:22
  • 广告
(媒体爆料&招商合作)
0731-85588296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港湘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本网站所有。
任何媒体转载、投稿、引用,需注明来源"港湘新闻网",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媒体爆料热线 0731-85588296 招商合作热线 0731-85588296 合作联系邮箱 1392289199@qq.com 投稿邮箱 igxnews@163.com]
[ 网站备案:湘ICP备2023034186号-1]
Copyright ©2020 港湘新闻网 hkhn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