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古墓博物馆:“冷门”变“爆款”靠什么?
新华社郑州4月2日电 题:洛阳古墓博物馆:“冷门”变“爆款”靠什么?2024年参观人数攀升至205万,并晋升为国家一级博物馆。2020年至2022年间,洛阳古墓博物馆进行了为期两年多的闭馆提升改造。博物馆在让文物“活”起来方面下足了功夫。图为洛阳古墓博物馆展出的一座北宋壁画墓。图为洛阳古墓博物馆外景。
文化 艺术 文物 博物馆 2025/4/3 9:05:41
河南嵩县:陆浑湖冬捕开渔活动启动
1月15日,拍摄的洛阳嵩县陆浑湖冬捕开渔活动现场。今年冬捕第一网“鱼王”重43斤,被平顶山一企业家以5.9万元高价拍得,拍得资金用于设立“鱼思念”助学金。??据介绍,陆浑湖素有“中原洱海”“洛阳南湖”之称,拥有5万亩浩淼水域,其盛产的陆浑银鱼、花白鲢鱼、伊河鲂鱼等“陆浑三宝”名声在外,颇受食客欢迎。
洛阳 2025/1/18 14:46:32
洛阳举办“穿越盛唐洛阳年”文旅盛宴
2025 年元旦春节期间,洛阳将以“穿越盛唐洛阳年” 为主题,开启文旅盛宴贺新岁。  期间,“正月烟花上洛阳” 光影绚丽,神都上元灯会古今交融,新春音乐会奏响华章,博物馆奇妙夜越古今,龙门祈福会纳祥福,新年万人马拉松活力开跑,更有 53 项活动涵盖电竞、艺术、民俗、美食等领域,让您尽享洛阳别样新年。
艺术 洛阳 2025/1/6 9:23:40
探访洛阳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一河文脉贯古今
金秋时节,记者走进河南洛阳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近距离感知桨声帆影里的千年文化魅力。隋唐大运河始建于公元605年,洛阳作为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和枢纽城市,至今仍保存着通济渠(洛阳段)、含嘉仓、回洛仓等运河遗产。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整体以“运河源、隋唐韵、河洛技”为设计理念,通过800余件代表性文物,结合浮雕、沙盘、模型、壁画、多媒体等手段,为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展示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
文化 博物馆 洛阳 2024/11/1 10:23:54
原河南省司法厅长王文海病亡,此前涉文物大案
此前,在一起文物大案中,王文海被曝涉嫌利用职务迫害办案民警。此后,王文海被指控滥用职权、受贿等八项罪名。目前该案二审结束,尚未判决,王文海却因突发疾病身亡。此前报道:洛阳文物大案侦查被逼停内幕曝光,多名民警因调查洛阳文物大案被迫害,20年后 ,当时的“保护伞”落马,案件得以重启侦查。2023年8月,“宋氏兄弟”团伙部分盗墓贼被公诉,王文海等保护伞“逼停”专案侦查行动的过程也得以公开。
法律 法制 洛阳 河南省司法厅 2024/10/16 10:16:54
华夏之美秀天下——“华夏秀”首次品牌发布会在洛邑古城举行
近日,洛阳汉服研究院品牌“华夏秀”新品发布会在洛邑古城举行。100余款“华夏秀”新品闪亮登场,传承汉服之美,融合现代国潮,展示华夏文化所赋予的独特魅力。  “华夏秀”首次品牌发布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洛阳汉服文化产业以专业人才领衔,实现原创设计、样品制作、批量生产、宣传销售的闭环,是老城汉服市场化、品牌化发展的重要步伐。
汉服 洛阳 2024/10/8 14:40:07
看见中国丨古都洛阳何以“圈粉”年轻人
洛阳文旅“出圈”爆火,得益于践行“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移动端传播”文旅发展新理念,其背后是4000年历史文化名城主动拥抱互联网思维。一座“名不见经传”的老君山,一年接待游客450万人次。老君山景区由此创下了“一名员工3年拿100万元奖金”的“传说”。  聚力年轻化消费 产业升级  有人说,洛阳汉服潮“既叫好、又叫座”的背后,是古都洛阳与青年一代的“双向奔赴”,源自于青年血脉里流淌的文化自信。
汉服 洛阳 移动互联网终端 老君山 2024/7/15 16:08:16
牡丹花动洛阳城
据了解,中国牡丹共9个野生品种,其中3个都在洛阳自然分布。  据洛阳市牡丹产业发展中心党支部书记梁艺馨介绍,2020年7月,该中心申报的“洛阳牡丹”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经国家知识产权局核准注册,标志着洛阳市的牡丹地域特色得到国家级认可。  在国家牡丹园工作人员的科技攻关和共同努力下,曾经“花开花落二十日”的洛阳牡丹,早已实现“花开花落随人意”。
牡丹 洛阳 牡丹文化 2024/4/14 16:20:39
  • 广告
(媒体爆料&招商合作)
0731-85588296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港湘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本网站所有。
任何媒体转载、投稿、引用,需注明来源"港湘新闻网",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媒体爆料热线 0731-85588296 招商合作热线 0731-85588296 合作联系邮箱 1392289199@qq.com 投稿邮箱 igxnews@163.com]
[ 网站备案:湘ICP备2023034186号-1]
Copyright ©2020 港湘新闻网 hkhn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