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通世界,洞见未来!
首页
新闻
财经
文旅
村社
生存
独家
大公报
首页
新闻
财经
文旅
村社
生存
独家
大公报
包含标签【文物】的相关文章
四大石窟、五个佛像窖藏地文物首聚兰州
展览共有来自四大石窟、五个佛像窖藏地等20余家文博单位的百余件文物,展现了从东汉至明清近两千年来佛教造像艺术的魅力。??二是展览首次汇集了莫高窟、麦积山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四大石窟的文物,以及邺城北吴庄、洛阳永宁寺、成都万佛寺、青州龙兴寺、泾川龙兴寺五个佛像窖藏地的文物。
文化
文物
佛像
四大石窟
2025/9/11 9:04:10
河南贾湖遗址发现中国最早木棺
记者日前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因出土中国最早乐器实物骨笛而备受关注的贾湖遗址,考古发掘又取得重大突破。2023年以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持续围绕该遗址开展相关考古发掘工作,最新确认这里是一处面积达6.5万平方米的环壕聚落,且内部存在功能分区。贾湖遗址发掘现场。“埋葬位置、墓葬面积、葬具、随葬品种类及丰富程度多寡不一的现象,表明贾湖遗址内部已出现社会分化。”目前,贾湖遗址核心区域已建起考古保护大棚。
文物
考古
贾湖遗址
2025/9/9 15:24:11
藏经洞发现125年 续写敦煌文化新篇
20世纪初,敦煌莫高窟藏经洞被意外发现。今年是藏经洞发现125周年。1900年6月,敦煌莫高窟。如今,“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已成为中国学者文化自信的全新表达。近年来,敦煌研究院积极推进“流失海外敦煌文物数字化复原项目”。今年5月,“数字藏经洞”数据库平台对外发布,实现了流失海外敦煌文物在数字世界的“重聚”。??超越国家、民族、地域界限的敦煌文化,正在为世界文明进步提供深厚滋养。
文化
艺术
文物
文献
2025/9/8 11:00:57
从抢救性保护到预防性保护,千年石窟瑰宝如何永续流传?
2022年4月14日,工作人员在洛阳龙门石窟奉先寺进行勘测作业。“当前,中国石窟寺保护正在经历抢救性保护向预防性保护转变的跨越式发展阶段。”我国文物保护理念源于传统文化。传统文化魅力在现代语境中焕发新生,千年瑰宝“在云端”永续流传。??“通过持续创新、开放合作和全社会共同努力,促进石窟寺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赓续传承、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
文化
文物
龙门石窟
2025/8/27 15:41:00
这个博物馆,“可探”
新华社记者 张京品 摄这座于2023年建成的博物馆为世人了解中国史前文明打开了新的窗口 石峁陕西北部神木市高家堡镇的一个村落坐落在茫茫黄土高原上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并不为外界所熟知 但自2011年以来石峁频频以石破天惊的考古发现闯入人们的视野两次获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一次次刷新人们对史前文明高度的认知为中华文明探源提供了新资料相关内容被编入中学教材石峁遗址出土的石雕。
文化
文物
考古
博物馆
2025/8/22 8:56:48
共同守护“壁上瑰宝”:“中国方案”助力全球石窟寺保护研究
新华社郑州8月21日电 题:共同守护“壁上瑰宝”:“中国方案”助力全球石窟寺保护研究??中国国家文物局组织开展的全国石窟寺专项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共有石窟寺及摩崖造像5986处。中国石窟寺保护研究阐释的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多学科协同、数字化赋能,是中国石窟寺研究保护的一大亮点。??“中国石窟寺遗产的保护技术、研究设备都非常先进,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文物
龙门石窟
2025/8/21 16:00:29
文化中国行|“太和学者”以学术架起文明互鉴之桥
“太和学者”,这一以紫禁城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宫殿“太和殿”命名,寓意万物和合、文明互鉴的学术交流计划,于2022年8月由故宫博物院启动。??太和学者罗文华(居中者)团队赴尼泊尔开展考古调查。太和学者观摩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天文仪器。加尼尔教授动情地说,“太和学者项目不仅开启了我研究中国佛塔的学术道路,更让我认识和体会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回到巴基斯坦,我将持续探索,还要开设相关课程。”??
文化
文物
博物馆
故宫博物院
2025/8/19 9:54:49
中华文明瑰宝 民族交融画卷——布达拉宫保护见证文化传承之路
布达拉宫是典型的西藏传统土石木结构建筑,受自然环境的影响,长期的风化和地质变化可能会对其稳定性造成威胁。为此,布达拉宫庞大的监测体系中,安装有1000多个传感器,实时监测建筑结构的变化。文物再现历史 见证千年民族交融??布达拉宫本身就是汉、藏、蒙古、满和其他民族共同铸就中华文明的见证。布达拉宫不是一天建成的。布达拉宫管理处文保科工作人员冷本凯介绍说。
文物
华夏文明
拉萨
布达拉宫
2025/8/19 8:44:52
字古以来丨甲骨文中的自然和谐之美
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 甲骨文中的“虎”字,恰似竖立的老虎侧影。虎不仅威严凶猛,还曾被看作是祛除邪魅、沟通天地的灵物,它的形象被刻画在青铜器、玉器以及兵符上。现在,部分地区还有给幼儿戴虎头帽、穿虎头鞋的习俗。 在全国生态日到来之际,让我们通过古老的文字,传承这份对自然的敬畏与智慧,共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文化
文物
考古
故宫博物院
2025/8/15 11:25:58
郑州大河村遗址:走进星空下的“和合之城”
日前,上海合作组织媒体智库峰会在河南举行期间,数十名中外学者齐聚郑州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共话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中外专家学者及媒体智库代表参访大河村遗址博物馆新馆。
文化
文物
考古
国宝
2025/8/1 8:39:51
湖南两大遗址进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7月25日讯记者今天从湖南省文物局获悉,国家文物局同意将四方城遗址、高庙遗址纳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高庙遗址位于怀化市洪江市岔头乡岩里村,是一处典型的贝丘遗址,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湖南已有铜官窑、城头山、炭河里3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成开园。里耶古城、老司城、汉王陵以及此次新晋的四方城、高庙共5处大遗址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项目。
文物
考古
四方
2025/7/25 21:45:51
文物长卷丨西夏陵——多元文明交融一体印记
一段神秘壮阔的西夏历史一处多元交融的文明见证当地时间7月11日一记落槌声在法国巴黎响起“西夏陵”脱颖而出成为中国第60项世界遗产这也是宁夏首个世界文化遗产 20世纪70年代西夏陵首次进入考古学界视野神秘面纱被逐渐揭开 西夏陵坐落在贺兰山洪积扇戈壁滩上是西夏皇家陵园 由9座帝陵、271座陪葬墓5.03公顷的北端建筑遗址和32处防洪工程遗址组成占地近40平方公里与贺兰山势交相辉映 西夏陵出土7100余
文化
文物
考古
西夏
2025/7/21 11:45:11
广告
阅读推荐
找矿重大突破!我国有望再添世界级金矿
人民币,大消息!两国央行行长宣布→
4架歼-20伴飞,运-20飞机已进入我国领空!
港湘热榜
跨国组合惊艳赛场,磨合半年摘得首冠
谢向前:以真心换真情,绘出助残“同心圆”
鏖战5日,2024乒超联赛男女团前四全部出炉
“月亮姐”庄淑华:长沙业余羽坛的“金牌红娘”
继续反制!中国对美所有商品加征125%关税
湖南柑橘专场推介会在乌鲁木齐成功举办
美关税重击台湾,赖清德“倚美抗中”只剩“裸谈”
事关高校毕业生就业,中办、国办印发意见
华人“钢铁大王”被撕票,中国驻菲使馆发声
“天王山之战”!樊振东王楚钦上演巅峰对决
广告
视频推荐
9月7日晚,2025湖南省足球联赛在长沙贺龙体育场隆重开幕
“湘超”联赛揭幕战 东道主长沙队2:0战胜娄底队 赢得开门红
专题推荐
两会
独家
时政
广告
(媒体爆料&招商合作)
0731-85588296
关于我们
商务合作
法律顾问
网站声明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港湘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本网站所有。
任何媒体转载、投稿、引用,需注明来源"港湘新闻网",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媒体爆料热线 0731-85588296 招商合作热线 0731-85588296 合作联系邮箱 1392289199@qq.com 投稿邮箱 igxnews@163.com]
[
网站备案:湘ICP备2023034186号-1
]
Copyright ©2020 港湘新闻网 hkhn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