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贾湖遗址发现中国最早木棺
记者日前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因出土中国最早乐器实物骨笛而备受关注的贾湖遗址,考古发掘又取得重大突破。2023年以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持续围绕该遗址开展相关考古发掘工作,最新确认这里是一处面积达6.5万平方米的环壕聚落,且内部存在功能分区。贾湖遗址发掘现场。“埋葬位置、墓葬面积、葬具、随葬品种类及丰富程度多寡不一的现象,表明贾湖遗址内部已出现社会分化。”目前,贾湖遗址核心区域已建起考古保护大棚。
文物 考古 贾湖遗址 2025/9/9 15:24:11
大连骆驼山:破译远古时代的生命密码
骆驼山因山丘起伏形状酷似骆驼而得名。骆驼山,这处珍贵古生物化石遗址的发现要追溯到2013年。经专家鉴定,这些化石为珍贵的古生物化石,该处洞穴被命名为“金远洞”。大连骆驼山遗址出土的泥河湾披毛犀化石。
考古 化石 古生物 骆驼 2025/9/1 9:34:02
这个博物馆,“可探”
新华社记者 张京品 摄这座于2023年建成的博物馆为世人了解中国史前文明打开了新的窗口 石峁陕西北部神木市高家堡镇的一个村落坐落在茫茫黄土高原上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并不为外界所熟知 但自2011年以来石峁频频以石破天惊的考古发现闯入人们的视野两次获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一次次刷新人们对史前文明高度的认知为中华文明探源提供了新资料相关内容被编入中学教材石峁遗址出土的石雕。
文化 文物 考古 博物馆 2025/8/22 8:56:48
字古以来丨甲骨文中的自然和谐之美
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  甲骨文中的“虎”字,恰似竖立的老虎侧影。虎不仅威严凶猛,还曾被看作是祛除邪魅、沟通天地的灵物,它的形象被刻画在青铜器、玉器以及兵符上。现在,部分地区还有给幼儿戴虎头帽、穿虎头鞋的习俗。  在全国生态日到来之际,让我们通过古老的文字,传承这份对自然的敬畏与智慧,共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文化 文物 考古 故宫博物院 2025/8/15 11:25:58
郑州大河村遗址:走进星空下的“和合之城”
日前,上海合作组织媒体智库峰会在河南举行期间,数十名中外学者齐聚郑州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共话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中外专家学者及媒体智库代表参访大河村遗址博物馆新馆。
文化 文物 考古 国宝 2025/8/1 8:39:51
湖南两大遗址进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7月25日讯记者今天从湖南省文物局获悉,国家文物局同意将四方城遗址、高庙遗址纳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高庙遗址位于怀化市洪江市岔头乡岩里村,是一处典型的贝丘遗址,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湖南已有铜官窑、城头山、炭河里3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成开园。里耶古城、老司城、汉王陵以及此次新晋的四方城、高庙共5处大遗址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项目。
文物 考古 四方 2025/7/25 21:45:51
文物长卷丨西夏陵——多元文明交融一体印记
一段神秘壮阔的西夏历史一处多元交融的文明见证当地时间7月11日一记落槌声在法国巴黎响起“西夏陵”脱颖而出成为中国第60项世界遗产这也是宁夏首个世界文化遗产 20世纪70年代西夏陵首次进入考古学界视野神秘面纱被逐渐揭开 西夏陵坐落在贺兰山洪积扇戈壁滩上是西夏皇家陵园 由9座帝陵、271座陪葬墓5.03公顷的北端建筑遗址和32处防洪工程遗址组成占地近40平方公里与贺兰山势交相辉映 西夏陵出土7100余
文化 文物 考古 西夏 2025/7/21 11:45:11
云南省博物馆新展勾勒边疆融入中华文明历史图景
汉武帝经略西南之前,以云贵高原为中心的西南夷地区有滇、夜郎等数十个乃至上百个部族或所谓的古国,创造了高度发达并独具特色的青铜文明。7月15日在云南省博物馆开幕的“从西南夷到益州郡——战国秦汉时期的云南”展,勾勒出战国秦汉时期云南从西南夷各族群到正式纳入中央政权益州郡的历史脉络,成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演进的一个生动地域样本。展览是云南30余年最重要考古成果的集结。
文化 文物 考古 博物馆 2025/7/17 14:45:31
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正式开馆
7月16日上午,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正式开馆。李卫超 摄7月16日,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正式开馆,当日12时起对公众免费开放。  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负责人介绍,作为洛阳“五都荟洛”文化版图的重要组成部分,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将通过建筑叙事、科技赋能、IP活化、业态创新等特色亮点,着力打造文旅融合典范,以“对话古今”的沉浸式体验,让游客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
文化 文物 考古 博物馆 2025/7/17 8:40:54
昭彰“文明密码” 展现“多元一体”——“西夏陵”成功申遗综述
遗址本体保护是西夏陵文物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2025年7月9日,在宁夏银川,工作人员利用西夏陵遗产监测预警平台对陵区进行监测。如今,西夏陵保护工作已进入预防性保护阶段。“西夏陵的陵寝制度融合了中原汉文化、佛教文化及党项民族的独特传统,展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过程。”——以考古研究为抓手,持续挖掘提炼西夏陵价值内涵。这次,他们把西夏陵遗产文化价值设为主要议题,推动形成国际国内学术共识
文物 考古 西夏 2025/7/15 9:10:12
良渚遗址:高科技呵护文明圣地光彩
新华社杭州7月8日电 题:良渚遗址:高科技呵护文明圣地光彩??2015年,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宣告发现。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遗址跻身世界文化遗产。同月,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对外开放。目前,良渚遗址的文保工作得到了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敦煌研究院、浙江大学、南京大学、河海大学等国内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支持。
文物 考古 华夏文明 良渚 2025/7/9 8:39:01
文化中国行·守宝人丨守窟二十余载,他未曾离开
今年77岁的仁增旺扎家住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东嘎村皮央组。皮央的石窟分布在山体的前山和后山,实际调查统计的数字接近1000座。皮央和东嘎石窟遗址被发现后,西藏自治区文物局与考古专业人员先后多次对遗址进行维修保护和调查发掘。2013年经国务院核定,皮央和东嘎石窟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座矗立于壮阔土林中的文明瑰宝,吸引着五湖四海的游客前来瞻仰。
文物 考古 2025/7/1 8:48:44
  • 广告
(媒体爆料&招商合作)
0731-85588296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港湘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本网站所有。
任何媒体转载、投稿、引用,需注明来源"港湘新闻网",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媒体爆料热线 0731-85588296 招商合作热线 0731-85588296 合作联系邮箱 1392289199@qq.com 投稿邮箱 igxnews@163.com]
[ 网站备案:湘ICP备2023034186号-1]
Copyright ©2020 港湘新闻网 hkhn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